東西問 | 曾小敏:中國戲曲如何跨越文化鴻溝,展現“真實的中國”?
(東西問)曾小敏:中國戲曲如何跨越文化鴻溝,展現“真實的中國”?
中新社廣州4月9日電 題:曾小敏:中國戲曲如何跨越文化鴻溝,展現“真實的中國”?
中新社記者 程景偉
中國戲曲是中國本土藝術,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凝聚中華美學精神,被公認為具有可識別性的中國文化藝術的典型代表。
如何讓中國戲曲跨越文化鴻溝,讓海外觀眾從文化獵奇走向欣賞認同,從而促進交流、增進了解?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表演獎”得主、廣東粵劇院院長曾小敏近日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時表示,通過推動中國戲曲與電影等媒介融合、加強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表達的劇目創(chuàng)作、搭建戲曲新媒體平臺,實現中國戲曲跨文化傳播,從藝術的小切口讓世界認識和理解真實、可愛的中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中國戲曲在跨文化交流和傳播上,能發(fā)揮什么作用?
曾小敏: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國戲曲根植生活,在展現形式上又高于生活。其詞曲美,共鳴能力強,是最能代表中國式美學和文化氣質的傳播載體之一。
中國戲曲,能打破時間、空間、語言的局限,以情動人。因其中國特色、東方審美,容易吸引國外民眾,進而被接受、被喜歡、被尊重,以獨特方式講述輸出中國故事。
歷史也證明中國戲曲是跨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有效載體。作為中國重要的戲曲劇種,粵劇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漂洋過海到異域傳播也歷經百余載。1852年,粵劇就走出國門,到美國舊金山演出,為世界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打開了一扇窗戶,在海外成為中國戲曲的典型代表之一。
1930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到美國訪問演出,再次引發(fā)了世界對中國戲曲的關注。特別是昆曲、粵劇、京劇相繼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進一步體現了以戲曲為代表的民族特色鮮明的中國文化藝術的世界價值。
中新社記者:隨著時代的變化,中國戲曲面臨著市場萎縮等方面的困境?;泟∑瞥l(fā)展困境、擴大海內外影響力的方向在哪里?
曾小敏:中國戲曲的前途出路在守正創(chuàng)新。近幾年,中國傳統戲曲頻頻跨界融合“出圈”,在國內乃至國際吸引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支持。以粵劇為例,我主演的粵劇電影《白蛇傳·情》,國風特色、東方美學,上映不到20天即刷新了中國戲曲電影票房紀錄,被稱為中國戲曲電影新的里程碑,榮獲多個國內外電影大獎,贏得了海內外觀眾的青睞。
究其原因,《白蛇傳·情》被拍成電影時,借助了很多西方最新電影技術的手段和風格,如攝影、美術、道具、音樂、特效等,來呈現最本真的傳統東方美學,在守護粵劇傳統與彰顯時代風采的微妙平衡中,做了有益的探索。
《白蛇傳·情》獲得國內廣泛肯定的同時,一路探索海外傳播途徑。在2019年中國(廣東)電影歐洲展映活動上,主創(chuàng)團隊帶著作品奔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蘭、希臘雅典、西班牙馬德里與觀眾見面,還根據美國觀眾審美習慣,重新設計海報、翻譯英語字幕。該片得到了《福布斯》影評家馬克·休斯(Mark Hughes)、美國影音響/視覺技術大師暨音樂家和評論家斯科特·威爾金森(Scott Wilkinson)等歐美影評家的高度贊揚。
此外,廣東粵劇院近年來推出的一部粵劇《紅頭巾》,其表演不僅結合了傳統粵劇傳統唱腔和身段,還融入了現代舞和搖滾說唱等不同的藝術元素,讓海內外觀眾在享受粵劇傳統藝術表演的同時,有了更現代、更多元的感官感受。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前后總計6萬多廣東三水地區(qū)婦女漂洋而去,參與了新加坡的建設,他們當中的大多會戴上紅頭巾到工地上干活,因而被稱為“紅頭巾”。新加坡政府為其建立博物館、發(fā)行郵票并將其寫入教科書,在國家高度的各個層面為她們表達敬意與認可。
因而,由這個群體引申創(chuàng)作的粵劇《紅頭巾》,展現的不單是嶺南女性海外奮斗的地域群體,也不單是中國人海外發(fā)展的文化群體代表,更是中華民族在積貧積弱、飽受屈辱的年代因民族美德而被國際尊重的典型事件,是在歷史現實、世界視野中展現中國形象、中國聲音、中國精神的難得嘗試。這既是代表中華民族精神同時也可以融入世界舞臺的劇目,正是戲曲藝術走出國門的文化名片。
中新社記者:推動中國戲曲更好地講述“真實的中國”故事,當前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曾小敏:當前,在經濟實力增長、國際輿論與文化環(huán)境復雜的情況下,應該進一步支持優(yōu)秀的中國戲曲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構建新時代文化自信,樹立“文化中國”海外形象。
況且,在經濟融通、全球共疫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地民眾更渴望了解彼此的生活,期待消除誤解。包括粵劇在內的中國戲曲,可以從中發(fā)揮更大的交流和溝通作用。我認為,可以在三方面作出努力:
首先,推動建立中國戲劇創(chuàng)作數字庫,激勵更多編劇從時代之需、中國之變、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建立可供重點院團創(chuàng)作排演的劇目劇本庫;支持將具備劇本創(chuàng)作能力、舞臺創(chuàng)意實現能力、國際化視野轉化能力的專家學者,為專業(yè)院團提供穩(wěn)定的合作;借助數字媒體和數字技術形成當代的戲曲劇集的編撰和總結。
其次,成立中國戲曲作品創(chuàng)作傳播專項基金,對重點戲曲題材作品進行“創(chuàng)作、演出、推廣”一條龍扶持政策,成立專家組跟進指導,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包裝、宣傳、國內外推廣等可操作方案,尤其推動中國戲曲在海外的持續(xù)推廣傳播;按照電影的發(fā)展路徑來看,在各個國家都有過這樣的先例,即某些題材的電影起初在國內不為人知,但在國際上卻大放異彩。
再者,共建新媒體戲曲頻道,推動傳統主流媒體戲曲頻道與新媒體資源無縫鏈接;推動新媒體傳播平臺加大與戲曲界的合作力度,加速合作進度,有側重點地對重點戲曲項目的流量引流,提升國內外觀眾的關注度。(完)
受訪者簡介:
粵劇名旦曾小敏。通訊員 薛才煥 攝曾小敏,國家一級演員,文華表演獎、中國戲劇梅花獎、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獲得者,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F任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廣東省婦聯副主席,廣東省劇協副主席。榮獲中宣部2019年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相關新聞:
國內新聞精選:
- 2024年12月25日 21:41:36
- 2024年12月25日 21:14:32
- 2024年12月25日 11:01:03
- 2024年12月24日 19:49:34
- 2024年12月24日 16:26:57
- 2024年12月24日 14:42:52
- 2024年12月24日 12:44:29
- 2024年12月24日 11:39:15
- 2024年12月24日 09:30:13
- 2024年12月24日 09: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