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問|趙霞:京族獨弦琴藝術如何走出國門?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趙霞:京族獨弦琴藝術如何走出國門?

2024年08月09日 21:1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視頻:【東西問】京族獨弦琴藝術如何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西東興8月9日電 題:京族獨弦琴藝術如何走出國門?

  ——專訪國家級非遺項目京族獨弦琴藝術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趙霞

  作者 馮抒敏 俞靖 翟李強

  京族是中國唯一的海洋民族,主要聚居在廣西防城港市下轄的東興市江平鎮(zhèn)氵(shuǐ)萬尾、山心、巫頭三個海島上。獨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族樂器,因“一弦能彈百種音”而聞名。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京族獨弦琴藝術曾走進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并在海外生根發(fā)芽、開枝散葉,在全球多國陸續(xù)成立了獨弦琴傳播中心。

  京族獨弦琴藝術有何起源與文化記憶?它如何擺脫瀕臨失傳的困境,成為促進民族認同和中外文化交流的紐帶和載體?中新社“東西問”近日就此專訪京族獨弦琴藝術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東興京族博物館館長趙霞。

  現(xiàn)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獨弦琴藝術是京族文化的重要標志,它有何起源與發(fā)展歷程?

  趙霞:獨弦琴,京語稱“旦匏(páo)”,又名一弦琴、獨弦匏琴。在中國古代就有了用粗大的竹子制作的管形樂器,挑起竹皮為弦(俗稱篾弦),用以敲擊或彈撥,并由此使弦鳴樂器得到不斷發(fā)展?!缎绿茣酚涊d:“獨弦匏琴,以斑竹為之,不加飾,刻木為虺(huǐ)首(古書記載的一種毒蛇),張弦無軫,以弦系頂?!?/p>

  獨弦匏琴曾是中國古代宮廷中流傳的樂器之一。到唐代,獨弦琴因其一弦、無品、多音,落入了難學、易忘、聲音小、不中聽之境地,致使師者越來越稀、學者越來越少,慢慢被宮廷樂隊所罷棄,自此流落民間,因其音量細小,也逐漸被排除出文壇戲班之外,最終來到了萬里之外的南方濱海蠻荒之地。找到獨弦琴作為氏族藝術傳承的,正是現(xiàn)在京族的先祖。

  獨弦琴傳統(tǒng)的傳承方式為口耳相傳,無統(tǒng)一樂譜,其自身局限性使得這一樂器披上神秘色彩并曾一度瀕臨失傳。20世紀50年代,第一個登上廣東省中山紀念堂的京族民間樂手蘇善輝,用獨弦琴演奏古曲《高山流水》,引發(fā)關注。此后,隨著越來越多民間藝人投入到獨弦琴的改良和傳播中,這一獨具民族風格和濃郁南國色彩的樂器逐漸被世人所知。2007年,獨弦琴被列入第一批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24年7月14日,京族傳統(tǒng)民族盛典哈節(jié)在廣西東興舉行。翟李強 攝

  中新社記者:京族獨弦琴藝術采取了哪些措施開展保護傳承?如何進一步開展傳承傳播工作?

  趙霞:近年來,京族獨弦琴藝術的保護傳承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從2007年至今,先后完成京族獨弦琴藝術資源普查,建成東興京族博物館暨東興京族生態(tài)博物館,京族獨弦琴藝術被納入博物館展示和保護傳承范疇,同時面向東興市中小學建立京族獨弦琴藝術培訓基地,實行公益培訓教學?,F(xiàn)在,東興市多所小學和多個鄉(xiāng)鎮(zhèn)建立起京族獨弦琴藝術傳習基地和培訓基地,推動京族獨弦琴藝術在校園傳承傳播,推動京族獨弦琴藝術傳承進街道、進農村。

  2023年,京族獨弦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體系初步建立,共有代表性傳承人40余名,東興市財政每年投入一定資金,用于京族獨弦琴藝術資料整理保存、保護工作等,以及扶持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每年定期舉辦京族獨弦琴藝術公益培訓,學員年均總數(shù)在300人左右。此外,還通過獨弦琴音樂會、獨弦琴比賽等活動,推動京族獨弦琴藝術弘揚展示和傳承傳播。經過多年努力,京族獨弦琴藝術已擺脫瀕臨消失的困境。

2024年7月14日,京族傳統(tǒng)民族盛典哈節(jié)在廣西東興舉行。圖為京族民眾在海邊彈奏獨弦琴。翟李強 攝

  中新社記者:經過漫長的發(fā)展,京族獨弦琴藝術形成了哪些鮮明特點和風格?

  趙霞:獨弦琴形制古老、結構比較簡單,是由琴體(共鳴箱)、弦軸、搖桿、琴弦等構件組成,因制作材質不同,分為竹制和木制兩種。

  演奏中常用的獨弦琴,有民間竹制獨弦琴和木制獨弦琴及多種改良獨弦琴?,F(xiàn)在的電擴音獨弦琴,就是在共鳴箱內裝置拾音器和揚聲器,音量顯著增大,音色更加柔美動聽,更適于獨奏。獨弦琴是泛音演奏樂器,可以在僅有的一根琴弦上,同時奏出泛音和基音兩個音,宜于表現(xiàn)悠長抒情的旋律,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

  中新社記者:京族獨弦琴藝術如何走出國門,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梁?

  趙霞:獨弦琴的改良創(chuàng)新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了載體。在一代代獨弦琴藝人的堅持探索研究和改良創(chuàng)新下,分別研制出“京族多功能獨弦匏琴”“龍首獨弦琴”“琴身與電聲放大輸出部分一體化獨弦琴”三種形制獨弦琴,在改良音質、擴大音量等方面有了很大改進,促使獨弦琴藝術登上中外舞臺。

  2002年新春之夜,中央民族歌舞團獨弦琴獨奏演員、女子十二樂坊成員雷瀅在維也納金色大廳演奏了獨弦琴曲《心弦》,獲得國際音樂界好評;2004年,女子十二樂坊在“東南亞巡回演奏會”上使中國獨弦琴再次與東南亞民眾見面;2009年,傳承人蘇海珍在韓國參加國際德爾菲藝術比賽,表演獨弦琴獨奏《祖國與琴瑟》,展現(xiàn)了京族獨弦琴的魅力。一些愛好者也對獨弦琴的傳播起到推動作用,例如旅美華人周子櫻分別在美國和新加坡成立了指導中心,擴大了獨弦琴在海外的影響。

圖為國家級非遺項目京族獨弦琴藝術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趙霞演奏獨弦琴。俞靖 攝

  獨弦琴傳播模式的變化也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傳統(tǒng)的獨弦琴音樂主要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播,這直接影響了獨弦琴藝術的傳播速度和廣度。現(xiàn)代通信技術打破了獨弦琴音樂傳播的空間和時間距離,使得這一具有獨特韻味的民族器樂在海內外擁有更多受眾。

  官方的支持和引導也有力助推獨弦琴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為獨弦琴藝術的對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廣西地處中國南疆、毗鄰東南亞,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中國不斷推進與各共建國搭建多元文化交流平臺,這是獨弦琴藝術走向世界新的窗口與契機。(完)

  受訪者簡介:

國家級非遺項目京族獨弦琴藝術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趙霞。俞靖 攝

  趙霞,國家級非遺項目京族獨弦琴藝術自治區(qū)級代表性傳承人、東興京族博物館館長,20多年來專注于傳承和傳授京族獨弦琴技藝,致力于民族文化傳承,積極參加各類京族獨弦琴藝術相關的展覽展示、表演比賽、研討、講座、公益課等活動,成立了獨弦琴傳承基地,培養(yǎng)了超過1000名學員。

【編輯:付子豪】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