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美國三季度GDP或將繼續(xù)倒退

分享到:
分享到:

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美國三季度GDP或將繼續(xù)倒退

2022年08月06日 00:1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睿看美國】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廖群:美國三季度GDP或將繼續(xù)倒退

  中新網8月6日電 (中新財經 宮宏宇)通脹飆升、消費疲軟,連續(xù)加息阻礙企業(yè)投資和居民購房等經濟陰霾下,美國二季度GDP年化環(huán)比再次錄得負數(shù),為連續(xù)兩個季度的萎縮。

  美國經濟緣何“失速”?經濟衰退是否已成定局?中國應如何應對當前世界經濟的震顫?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廖群接受了中新財經采訪。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學家 廖群。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廖群。

  內需疲軟 拖累美國二季度經濟增長

  廖群認為,從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來看,美國二季度內需,即消費和固定資產投資均明顯走弱。占美國經濟總量約70%的個人消費支出僅增長1.0%,其中商品消費下降4.4%,服務消費增長4.1%;固定資產投資則降低1.1%。

  這些數(shù)字反映二季度和上半年美國經濟所面臨的嚴峻增長環(huán)境。通脹居高不下,美聯(lián)儲多輪加息落地,新冠疫情仍在肆虐,同時俄烏沖突和全球經濟“滯脹”威脅等,經濟逆風不斷吹來。美國中期選舉臨近,民眾心態(tài)愈發(fā)焦慮,市場對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更加減弱。

  就消費而言,中美貿易摩擦使得美國進口中國商品的成本上升,加征的關稅90%以上轉嫁至美國消費者,進一步削弱其消費意愿,也是拖累二季度美國消費的一個重要因素。

  外需方面,美國二季度出口在由前兩年疫情壓低的基數(shù)上明顯反彈。隨著疫情好轉,美國及世界大部分國家的出口訂單量在今年年初都出現(xiàn)回升,致使二季度實際出口數(shù)字上揚。

  預計美國三季度GDP仍將衰退

  在廖群看來,目前,美國兩個季度年化環(huán)比負增長,標志著美國已經陷入“技術性衰退”。盡管這并不表明經濟已經實際衰退,但意味著經濟實際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加。

  在多重負面因素持續(xù)發(fā)酵下,下半年美國經濟的走勢將繼續(xù)走弱。美聯(lián)儲正面臨著加息抑制通脹和導致經濟衰退的兩難境地。

  美國6月份CPI(消費者價格指數(shù))同比增長9.1%,顯著超出市場預期并創(chuàng)下近41年來新高。在高通脹持續(xù)的背景下,美聯(lián)儲加息至3%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否會加至3.5%是一大不確定性。如果加息至3.5%,對經濟增長的遏制作用將絕不可低估。

  初步預計,美國GDP增速三季度年化環(huán)比將繼續(xù)為負或在零左右,同比將從二季度的2.3%進一步回調,盡管不一定是負數(shù);2022年全年將在2%左右,2023年則有可能繼續(xù)下滑至衰退的邊緣或陷入實際的衰退,這取決于美聯(lián)儲是否能夠管理好加息的幅度及步伐。

  隨之,美股的高估值及股價將繼續(xù)向下調整。但鑒于當前美國市場超高的流動性和全球避險情緒的上升,在美國經濟增長沒有陷入實際衰退之前,調整的空間相對有限。

夜色中的美國紐約。宮宏宇 攝
夜色中的美國紐約。宮宏宇 攝

  世界經濟風險加劇 中國應如何應對?

  廖群認為,在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經濟的走弱勢必將嚴重削弱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的增長前景。

  那么,中國該如何應對?

  廖群分析,對中國而言,一方面,中國經濟相較于其他經濟體具有一定獨立性,經濟周期和美國及其他經濟體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與美國和世界經濟緊密相聯(lián),美國與世界經濟走向“滯脹”,中國經濟也必將受到負面影響;尤其是,美、中經濟脫鉤的風險正在增加,對我國的外貿和外部投資提出重大挑戰(zhàn)。

  因此,“保持戰(zhàn)略定力,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是中國應對美國經濟及全球經濟走弱的根本性方針。

  他表示,中長期而言,應加速“內循環(huán)”和全國統(tǒng)一大市場的建設,進一步做大做強內需;短期而言,一方面應統(tǒng)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一方面應加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寬松,特別是加大對受疫情影響最大的中小微企業(yè)和個人定向寬松的力度,以穩(wěn)住失業(yè)率,并促使經濟更快地回升。

  同時,應對外部挑戰(zhàn),一方面應盡量減小與美國經貿“脫鉤”的程度及其影響,另一方面要積極開辟新的市場,加力開發(f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以彌補“脫鉤”可能對我國經濟造成的損失。(完)

【編輯:程春雨】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