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深圳院設計圖像新算法還原海洋生物天然色

分享到:
分享到:

中科院深圳院設計圖像新算法還原海洋生物天然色

2022年10月24日 21:44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科院深圳院設計圖像新算法還原海洋生物天然色
圖為利用IsPlanktonCLR算法給海洋浮游生物目標圖像著色的對比圖?!∩钲谙冗M院 供圖

  中新網深圳10月24日電 (朱族英 李沛瑤)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24日發(fā)布消息稱,該院集成所光電工程技術中心的李劍平團隊設計了一種深度學習圖像著色算法,可將水下原位拍攝的海洋浮游生物灰度圖像自動著色為天然色彩,著色效果接近人眼觀察。

  據悉,該研究成果于23日在國際機器視覺三大頂級學術會議之一的歐洲機器視覺大會上發(fā)表。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郭冠男為第一作者,李劍平為論文通訊作者,來自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深圳)的數據科學家參與該課題的合作研究。

  隨著技術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浮游生物成像儀實現(xiàn)了彩色成像,也有許多實驗證明彩色圖像能夠比灰度圖像帶來更為豐富的信息,對浮游生物觀測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水下彩色成像需要使用白光照明,會導致浮游動物因趨光性大量聚集在水下成像儀器前,改變它們在水下的原有空間分布。這種非自然的改變,會使導致浮游生物的觀測結果產生偏差,觀測定量無法準確。

  李劍平說:“由于絕大多數浮游動物對波長較長的紅光不敏感,傳統(tǒng)的水下成像儀多數使用紅光或近紅外光照明成像,以避免浮游動物的趨光性聚集。但這樣的拍攝條件只能獲得浮游生物的灰度圖像。如果能夠訓練人工智能,將紅光照明下獲取的灰度圖像轉換為高保真的彩色圖像,是一種巧妙的解決之道?!?/p>

  針對這一設想,李劍平團隊設計并訓練了一種基于深度卷積神經網絡的浮游生物自動著色算法,命名為“IsPlanktonCLR網絡”。該網絡采用了一種具有自指導功能的雙通路網絡結構,配合定制化的調色板和逐步聚焦的損失函數,實現(xiàn)了對浮游生物灰度圖像的自動化著色,且對稀有物種和普通物種的關鍵部位色彩還原具有優(yōu)異的準確性。

  李劍平表示,IsPlanktonCLR算法的發(fā)展為海洋成像觀測儀器獲取準確、真實的觀測結果提供新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效果不僅規(guī)避了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成像中因生物趨光聚集所致的觀測不準確問題,還有可能為其他海洋生物的成像觀測困難或損傷帶來新的解決思路,為人類探索和認識海洋提供新的技術手段。(完)

【編輯:唐煒妮】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