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舊材料“變身”華美頭飾 解鎖國潮設計師王平的“超能力”

發(fā)布時間:2023年10月25日 14: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同期】國潮設計師 王平

  比如說我手里的這個頭飾是《甄嬛傳》中華妃戴的頭飾,那華妃戴的頭飾,它在網上的報價是8000萬(人民幣,下同)的價格,我們也不可能再做這樣華美的一個頭飾,然后我就想到了用廢物利用的方式來做這個華妃的頭飾。整體的框架,就是平時收發(fā)快遞用的那個泡沫板;第二點就是中間的鳳凰,用的是我們平時洗衣液的那個廢舊的塑料桶;剩下這些藍色的點翠的工藝,其實是用到我們廢舊電線里面那些銅絲。它的成本其實加起來不超過10塊錢,但是它做出來,無論是從顏色從結構從細節(jié)上,和那個原版的華妃(頭飾)是不相上下的。

  【解說】泡沫板、廢舊塑料桶、電線銅絲…這些常人眼中的廢棄物,組合起來竟然可以“變身”成為華美的頭飾。其實,這是濰坊昌邑小伙王平的“超能力”。

  【解說】王平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從小學習美術,長大后從事攝影工作。在工作期間,王平越發(fā)覺得市面上的服裝、頭飾千篇一律,很難滿足他的攝影需求,于是他就有了自己動手設計制作服裝、頭飾的想法。

  【同期】國潮設計師 王平

  一開始我是喜歡那些電視劇里的一些頭飾還有服裝,但是他們的那些頭飾基本上是用金銀珠寶或是翡翠做的。(我)作為一個普通人,要(用)這樣的素材(制作)是辦不到的。所以說我就開始利用身邊的一些廢舊物品,替代那些金銀點翠的工藝,來制作這些國潮頭飾。沒想到我用替代品做出來的(頭飾),無論是拍照片還是拍視頻,無論是從細節(jié)上、整體顏色上還有結構上,和真的(頭飾)真的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基本上用廢物利用的方式來制作國潮類的服裝還有頭飾。

  【解說】養(yǎng)雞用的鐵絲網、大蒜皮、玉米皮等也是王平經常用到的材料。王平坦言,用這些廢舊材料制作國潮風的頭飾絲毫沒有難度,制作一件成品短則幾小時,長也就一周。整個表現作品的環(huán)節(jié)中唯一有難度的是找模特,“60后”的美術界前輩褚衛(wèi)貞是王平認為最能表現這些國潮頭飾驚艷感的一位。

  【解說】近60歲的褚衛(wèi)貞,在王平的帶動下成為他原創(chuàng)作品的模特。對她而言,這件事既新奇又有意義。

  【同期】王平原創(chuàng)作品模特 褚衛(wèi)貞

  我今年接近60了,平時基本上沒有穿過這樣的服飾。這兩年來王平創(chuàng)造了很多這樣的國潮服飾,穿上之后,我感覺像真的像穿越到了古代一樣。好多年輕人也喜歡這樣的服飾,像我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也非常喜歡這樣的國潮(服飾),我覺得做這樣的事情非常有意義。

  【解說】王平在作品中貫徹著“國潮+環(huán)保”的理念,希望通過他的作品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推廣環(huán)保理念;他也致力于宣傳自己的家鄉(xiāng),濰坊風箏經常出現在他的作品當中,昌邑蘿卜曬成干也能成為他的材料。未來他希望有一個年輕人的團隊跟他一起做這些有意義的事。

  【同期】國潮設計師 王平

  未來我是想建立一個非常非常大的年輕人的團隊,就是通過變廢為寶(的方式),把我們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一些東西,比如說中國的旗袍、中國的漢字、中國的壁畫、包括中國出土的圖騰紋樣,都要融入到我們的國潮設計當中。包括剛才我們用到的玉米皮、大蒜皮,我們把農產品的東西,把普通老百姓的東西也要融入到藝術的范疇。就是把它(農產品)做一個提升、一個融合、一個發(fā)展。我是想通過我建立一個團隊,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祁建月 山東濰坊報道

責任編輯:【劉湃】

版權聲明:中新視頻版權屬中新社所有,未經書面許可的使用行為,本社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發(fā)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fā)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xié)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