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條導火索
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商業(yè)寓言,說是在歐洲某小鎮(zhèn)上有兩家小酒吧,生意都差不多。后來其中一家改做了網吧,另外的一家小酒吧生意就變得很差。原因是客人們都跑去網吧玩游戲,沒有時間去泡酒吧了。這個故事背后的道理是,看似提供不同服務,并不構成直接競爭關系的兩家企業(yè),只要面對同樣的一群用戶,實際上也是存在潛在競爭關系的。因為無論是用戶的時間還是他們腰包里的鈔票,都是有限的資源。
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的話,搜狐和騰訊的這場官司或許更加清晰。盡管多年以來搜狐的老對手一直是新浪,但隨著中國互聯(lián)網產業(yè)格局的逐漸分化,“門戶”的概念已經變得越來越模糊。在中國互聯(lián)網的第一集團當中,我們已經很難再用明確的標簽去對它們進行分類。
“其實任何時候網民的需求都是多元化的,唯一不變的是他們都會在線上。”知名互聯(lián)網分析師程天宇說,“網絡公司需要做的是什么?就是滿足網民在網上的需求。你能滿足的需求越主流越復雜,你的用戶就會越多,這就是用戶體驗為王。絕大多數(shù)時候市場的需求是需要企業(yè)去進行分析和引導的,當你第一個發(fā)現(xiàn)了市場的某種需求并找到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導,最終以產品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這就叫做創(chuàng)新!
所以輸入法或許只是一條導火索而已。在中國互聯(lián)網第一集團的版圖當中,新浪早已專注于網絡廣告,網易盛大則90%的收入都來源于游戲,百度、阿里巴巴各有各的領域,只有搜狐和騰訊依然在堅持著“每條產品線都進入第一集團”的綜合門戶策略。對比起其他“專一性”更強的競爭對手們來說,張朝陽和馬化騰更需要“第一時間全面覆蓋所有用戶”,一場面對面的交鋒遲早在所難免。
-演化史
從直接賣錢到間接掙錢
在信息時代早期,輸入法的開發(fā)者們更多都是用商業(yè)應用軟件的思路來對待產品,無論是五筆字型還是拼音之星,主要都是采取捆綁PC供應商銷售,并根據裝機量,從PC供應商處收取費用來維持公司運轉。
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之后,搜狐和谷歌幾乎同時意識到了輸入法在占領用戶桌面、了解網民動向方面的價值,并于2007年先后推出“網絡時代的輸入法”。時至今日,盡管依然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指望輸入法賺錢”,不過隨著騰訊和搜狐本次官司的明朗化,各家巨頭對該領域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