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贊成這樣一種看法,就是把弘揚傳統(tǒng)文化和繼承五四的精神對立起來;蛘叻催^來,一講五四精神就一定不要傳統(tǒng)文化,那樣也是錯的!痹谏现芪迨⒋笪膶W與北京大學聯(lián)合舉辦的“中國作家北大行”系列講座上,著名作家王蒙對目前的“國學熱”談了自己的看法。
對于今年9月暑期開學時有小學生穿上古代服裝念《三字經》舉行開學典禮一事,王蒙用他的幽默表示了自己的異議。他說,“我有一點糊涂,中國出什么事兒了?大清復辟了?”
“五四時期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很猛烈的批評。九十年過去了,現(xiàn)在我們國家又確實面臨著一個挖掘傳統(tǒng)文化,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社會熱點問題,讓人感嘆真是此一時彼一時!蓖趺烧f,“我想這里頭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是歷史的一種選擇。五四時期,中國正在迎接一場風暴,迎接一場大的變動。而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比較簡單,它的特質在于維護社會的相對穩(wěn)定乃至和諧,而不是在推動社會的大的變革。所以對于五四時期的那些呼喚革命,呼喚翻天覆地的仁人志士來說,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惰性的因素,甚至是反動的因素。所以不管是胡適還是魯迅、陳獨秀,也不管是吳稚暉還是李大釗,他們都對傳統(tǒng)文化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因為當時令國人感到悲痛的是,從傳統(tǒng)文化上找不到通向現(xiàn)代化,通向富國強兵,發(fā)展科學技術的契機。”
王蒙認為,“正是經過五四的洗禮,我們已經吸收、接受了大量的民主、科學、社會進步、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等觀念與思想。在接受了許許多多的東西之后,我們回過頭來再看傳統(tǒng)文化,覺得傳統(tǒng)文化有著許多有價值的東西,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尤其是當我們國家面臨著不是一個風暴接著一個風暴,一個顛覆接著一個顛覆,一場大的斗爭接著一場大的斗爭,而是更傾向于在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進行漸進式的改革和發(fā)展生產、發(fā)展文化的這樣一個時候!
“國學”在辭海上有兩個解釋,一個是國家辦的學,一個是中國的固有文化。王蒙恰恰把“固有文化”這一說法作為自己質疑的靶子。“什么叫固有的文化?文化能固有嗎?文化都是在不斷的接觸、開創(chuàng)、交流、碰撞、消化、融匯之中得到的”!拔幕膯栴}很多時候不是簡單的‘零和’模式。不是說吸收這個文化了就不能吸收那個文化。”王蒙說,“我也不接受那種說法,說我們現(xiàn)在要弘揚中國民族的節(jié)慶,因為現(xiàn)在西方的節(jié)慶已經侵入得太多了,又是情人節(jié),又是圣誕節(jié)。不一定要對立起來。如果說情人節(jié)、圣誕節(jié)是舶來品的話,那么‘五一’、‘三八’、‘六一’也是舶來品,為什么要對立起來?”他舉例說,現(xiàn)在一般意義上講“國學”都是講先秦諸子,而研究《紅樓夢》,研究唐詩的人并沒有被人稱作國學家。“馮至先生是研究杜甫的,寫了《杜甫傳》,從來沒有人當他是國學家。如果說年紀大了就會有國學家的資本,王蒙笑說,“我也快成國學家了,因為我還講老子呢!
在講座中,一位正在參加時下“網絡文學大展”評選的學生向王蒙提問,“王蒙先生第一部作品是19歲寫出來的,按照這樣來算的話也是青春文學。青春文學每代都有,可在我們這一代成了一個事。我想聽聽王蒙先生的意見!蓖趺苫卮穑骸拔矣X得這跟媒體的炒作有關。低齡寫作,現(xiàn)在不是19歲的問題,最低齡的6歲也出詩集了,當然這是特例。但是我不贊成不同派別的人互相攻擊。青年人肯定有青年人的銳氣,老年人有老年人的優(yōu)勢,我特別喜歡老舍在《茶館》里面的一句臺詞,年輕的時候有牙沒花生仁,老了以后有花生仁沒牙。這個牙你怎么解釋都行!80后’渾身都長著牙,想咬一口就能咬一口,而且能咬得起來,但是花生仁少了一點——就是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吃過的鹽,經歷的挫折少一些。老年人是花生仁越來越多了,但牙已經不行了!蓖趺擅鞔_表示,他不希望形成一個氣氛,把作家與寫作按年齡來劃分。
本報記者 劉向陽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