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件”和上海貨
上世紀70年代,聘禮或嫁妝俗稱“老三件”,也就是自行車、手表和縫紉機。這既是為新人開始婚后新生活準備的生活用品,也是家庭生活水平的體現,所以有這“三件”的婚禮才體面。
后來這三件被概括為“三轉”,有些女方要求加上“一響”,即收音機。有的家里買不起縫紉機的,甚至要先借一臺縫紉機來結婚。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結婚組成家庭的物質條件,表現為:36條腿和“三轉一響”。
一個家庭有36條腿是當時女性要求未來的新家必須有足夠的家具。至于具體品種好像各地都不一樣,有些地方把立在墻角的三腳架也算在內,一直沒鬧明白另一件腿數也為奇數的家具是什么。
按當時的生活條件,結婚時能備齊“老三件”已經高興得不得了,條件好一點的家庭會買鉆石牌手表、鳳凰牌自行車和五羊牌縫紉機,這就是當時的品牌貨。那時候誰要是騎一輛鳳凰牌自行車,無異于現在開著私家車,讓人艷羨不已。1979年1月到4月,全國半導體收音機銷售額比1978年增長了34.9%,由長期積壓變成暢銷。
新郎俞志民和新娘孔綏紅于1978年12月20日結婚,不妨看看他們當時的嫁妝:
訂婚的時候,還有100元訂婚聘金,媒人再把結婚的日期定下,結婚聘金也是100元。
接新娘子的前一天,男方根據女方的要求準備好“三杠”,即一杠酒(一壇老酒)、一杠粽子(按女方親戚的戶數)、一杠豬肉(基本上是半頭豬),先期送到女方家里,以便在第二天的喜宴中用。
舅媽送了一幅被面,表姐送了一個暖水瓶……綏紅一一記下,以備將來還禮。在當時,上了10元可都是重禮,是自家至親好友才舍得送的。
娘家嫁妝的多少,不完全取決于男方聘禮的多少。依當時的“行價”,男方出的聘禮是100元的現金,外加幾十斤的被棉、十幾丈的布票,或幾壇老酒。可娘家至少得嫁上一套圓件(木制的腳盆、馬桶等)、床、八仙桌、椅子、凳子、面盆架、丁香柜、平面柜、箱子等木器,六條以上的新被,還有一些瓷器、錫器、新衣服等。為了在場面上好看些,女方的父母會千方百計地為出嫁的女兒掙面子,于是就有了一句戲謔的話:“養(yǎng)囡養(yǎng)強盜”。
嫁妝除了床是用手拉車裝的,其他的都是壯漢用肩膀挑的挑、扛的扛。新娘子坐的是自行車(路近的就走路,當時用自行車接新娘子是最時尚了),“駕駛員”就是自行車車主。當時的農村,一個村子要借6輛自行車都很困難,俞志民向外村借了3輛自行車。接新娘子的自行車最好是名牌的“永久”、“鳳凰”,就像現在要用“寶馬”和“奔馳”一樣。
上世紀70年代,上海貨以品質、款式享譽全國,上海貨,就是品牌。
那時候物資匱乏,而上海,作為我國輕工業(yè)最發(fā)達的地方,它所生產出來的東西如手表、縫紉機、自行車,還有其他所有的日常用品,不僅經久耐用,而且外觀也很精美。上海貨是一塊“金字招牌”,鉆石牌、寶石花牌手表,永久牌、鳳凰牌自行車,上海牌、蜜蜂牌、標準牌、蝴蝶牌縫紉機,紅燈牌收音機……無一不是過去那個時代的驕傲。那個時候,國貨就是指上海貨,上海貨遍布大江南北。
外地人只要到上海出差,總會買回一些家里用得上的東西,或者自己去不了,有朋友同事到上海出差,就會托人家?guī)兔,買回一兩件自己需要的用品。
一位當時曾在供銷社工作、1937年出生的肖漢木老人說:
上海并不產煙葉,但有香煙之極品“中華”、“熊貓”;上海并不牧羊,可全國的毛衣毛料又以上海為最。
老人告訴記者,那時的“上海牌”、上海貨,成為千千萬萬中國家庭財富的象征,而名牌薈萃也曾是上海的輝煌和驕傲。還有上海的服裝、麥乳精、奶糖、的確良、絲襪、白球鞋,都是時尚生活的標志。那時能戴塊手表,比現在有鉆戒的人還得意。肖漢木當時就擁有一塊“上!迸剖直,很長的一段時間,戴的時候唯恐別人不知道,經常故意捋高袖管來炫耀。
肖漢木老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初,他有一個用舊了的印有“上!弊謽拥暮谏痔岚,給了在農村的表弟。表弟當時的神情是兩眼放光,做莊稼的表弟有事無事便提著手提包四處招搖:“看到嗎?上海的!表兄給我的!本退惆烟岚闷屏,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表弟總愛用那個包裝些種子等小玩意兒。
上海產的奶糖是孩子們最鐘情的食品,上海的的確良、燈芯絨,都是女孩子眼里朝思暮想的高檔貨。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期,紡織品又有了許多款式:夾絲膨體紗、滌綸草綠府綢、薄形彈力襪、仿烤花大衣呢、真絲軟緞被面……
全國人民都對上海貨推崇有加:質量好、款式新、價格合理,幾乎沒有假貨,上海貨真正是金字招牌。確切地說,對“上海貨”的鐘愛,源于上海貨的款式新穎,經久耐用,前衛(wèi)時尚,更源于一種歲月的情結。
建國60年民生往事 陳煜編著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