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996年)一月八日紀念偉人周恩來逝世二十周年,外交部首次發(fā)表周恩來與毛澤東、鄧小平一九六零年出席外國總統(tǒng)宴會的珍貴照片。 中新社發(fā) 資料 攝
從“和平解放”到“和平統(tǒng)一”
進入60年代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央政府根據(jù)形勢的變化,對解決臺灣問題提出了許多新的原則和政策,開始由“和平解放”轉(zhuǎn)變?yōu)椤昂推浇y(tǒng)一”。
蔣介石1960年2月第三次當選“總統(tǒng)”后,中國共產(chǎn)黨方面捎話表示贊成。1965年7月,當李宗仁回國后,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以及政府的周到安排,在島內(nèi)外、海內(nèi)外引起強烈震動。7月26日上午,毛澤東在中南海親切接見了李宗仁。在談話中,李宗仁對臺灣問題久拖不決感到憂慮。毛澤東說:“李德鄰先生,不要急,臺灣總有一天會回到祖國來的,這是不可逆轉(zhuǎn)的歷史潮流!敝芏鱽磉m時地將我們對李宗仁的政策及安排等情況,通過有關渠道告知蔣介石,希望他早日決定,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1960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研究和確定了關于臺灣問題和對臺工作的總方針。毛澤東等中央常委一致認為:臺灣寧可放在蔣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到美國人手中;對蔣介石我們可以等待,現(xiàn)在叫蔣介石過來有困難,但問題總要有個想法,逐步地制造些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就好辦了。1961年6月,毛澤東再次表示:如果臺灣歸還中國,“我們?nèi)菰S臺灣保持原來的社會制度,等臺灣人民自己來解決這個問題。”
周恩來根據(jù)毛澤東的談話以及中央的對臺政策,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科學地概括出“一綱四目”思想。1963年1月4日,周恩來指示張治中在給陳誠的信中提出:“只要臺灣歸回祖國,其他一切問題悉尊總裁(按:蔣介石)與兄(按:陳誠)意見妥善處理”,其意思是臺灣必須統(tǒng)一于中國。這是總的方針和原則(“一綱”),任何情況下都動搖不得。
“四目”是:一是臺灣統(tǒng)一于祖國后,除外交必須統(tǒng)一于中央外,臺灣之軍政大權、人事安排悉委于蔣介石;二是臺灣所有軍政及經(jīng)濟建設一切費用不足之數(shù),悉由中央政府撥給(按:當時臺灣每年赤字約8億美元);三是臺灣的社會改革可以從緩,俟條件成熟并尊重蔣介石的意見,協(xié)商決定后進行;四是雙方不互派特務,不做破壞對方團結之事。
“一綱四目”的科學概括,受到毛澤東及中央其他領導人的認可。此后,當談到和平解放臺灣的條件時,均未超出上述思想。毛澤東、周恩來多次表示,只要蔣介石當局能夠守住臺灣,不使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大陸就不會改變目前的對臺政策和兩岸關系;甚至講到臺灣問題我們這一代解決不了,可以留給下一代去做。
中共中央的對臺統(tǒng)戰(zhàn)政策取得了積極的成效。陳誠生前曾通過有關渠道告訴周恩來,要周相信他的人格,他不會違背民族大義即不會讓臺灣分裂出去,做民族的罪人。1965年3月陳誠病逝后,在發(fā)表的遺囑中既沒有講“反共”,也沒有講“反攻”。他向蔣介石進言:對中共不能反潮流;不能為外國動用臺灣的兵力;不能信任美國;不能受日本愚弄等。臺灣的國民黨右派想在陳誠的遺言中,加上“反共反攻”一類的內(nèi)容,陳誠夫人不同意。她找到蔣介石,蔣介石同意不修改。這說明,蔣介石當時的態(tài)度也是耐人尋味的。
陳誠遺囑發(fā)表后,周恩來曾在政協(xié)民主人士會議上說,從陳誠的遺囑看,這是我們對臺通氣工作、傳話、傳信的結果,說明我們的工作有效果,有影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