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什么口音?
最近,廣電總局下發(fā)的影視劇中領(lǐng)袖人物要說普通話的通知,引來一片眾說紛紜。這讓筆者突發(fā)奇想:在影視屏幕上頻頻出現(xiàn)的康熙該是什么口音?
看《滿漢全席》張鐵林演康熙,說話時(shí)高聲大嗓、字正腔圓、拖腔拿勢,一口地地道道的普通話。歷史真是這樣嗎?
近日讀康熙對臣下奏折的批示,稍玩味間注意到這樣幾處:
、佟爸懒恕=諏徥碌拇蟪急娬摵稳,必先嚴(yán)否?”
、凇啊瓕V委懠病B吃兩服,可以出根!
、邸啊饩┯仲M(fèi)一凡事,不如存庫……”
、堋啊苷鄯诒(今注:火的代稱)了!
……
這些語句說明了什么呢?
——康熙還帶著挺重的東北口音,或者說,他頗像今天的趙本山、小沈陽一樣,說的是“東北話”。
何以見得?
“①”之中,“必先嚴(yán)否”,實(shí)際上皇上問的是:“比”先前更嚴(yán)了嗎?普通話里“必”讀第四聲,東北話“必”讀第三聲(讀如“比”),于是康熙就把“比”寫成“必”了。
“②”之中,“可以出根”,實(shí)際上皇上說的是服了這藥“可以除根”。普通話里“出”讀第一聲,東北話“出”讀第二聲(讀如“除”),于是康熙就把“除”寫成“出”了。
“③”之中,“費(fèi)一凡事”,實(shí)際上皇上嫌的是又要再費(fèi)“一番事”。普通話
里“凡”讀第二聲,東北話“凡”讀第一聲(讀如“番”),于是康熙就把“番”寫成“凡”了。
“④”之中,“伏于丙丁”,實(shí)際上皇上說的是把密折“付于丙丁”,即用火燒了。普通話里“伏”讀第二聲,東北話里“伏”讀第四聲(讀如“付”),于是康熙就把“付”寫成“伏”了。
這種情況略想一下不難理解。看看我們身邊來自五湖四海的各色人等就可以知道,語音這東西是帶著超乎尋常的傳統(tǒng)力量的,源自遠(yuǎn)而流甚長?滴醯睦细谶|寧的新賓,身邊那個(gè)“語言場”造就了他一口濃重的東北味兒;后來他在北京坐“龍廷”年深日久,北京的語音環(huán)境自然對他會有影響。所以,在落筆寫“御批”時(shí),官場上通常使用的“北京音”和他那骨子里帶來的“東北音”,就攪和到了一起,文字上也就出現(xiàn)了這些“轉(zhuǎn)音借代”。
既然如此,如果只是追求“歷史的真實(shí)”的話,那么影視中的康熙就不該是普通話,而應(yīng)該是東北話;就不該是張鐵林他們演,而應(yīng)該是趙本山、小沈陽來演?墒窃O(shè)想一下,倘若如是,觀眾是不是也會感到“別扭”,“不真實(shí)”?
要求領(lǐng)袖人物說普通話——從長遠(yuǎn)來說,應(yīng)該是有道理、有歷史觀的。
楊良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