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区,日韩国产精品区一99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農民“退休”路漸近 “修地球”的也可“退”了(2)
2009年08月06日 08:59 來源:中國財經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專家對此的解釋卻極其樂觀,他們認為,一方面,國家公共財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財政收入近幾年均以高于GDP的速度增長,各地公共財政投入社會保障的能力明顯增強。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約1.5億,其中農村人口占到1億左右。如果財政給60歲以上的農村老人每人每月提供60元的基礎養(yǎng)老金,一年支出是720億元,僅相當于2008年中央財政支出的2%,而地方財政支出比這個比例更小,政府應該埋得起這個單。與此同時,養(yǎng)老保險是一種“準公共產品”,政府不僅該花這筆錢,而且也“花得其所”。值得關注的一點是,中央明確,“新農!钡幕驹瓌t是“保基本、廣覆蓋、有彈性、可持續(xù)”,這十二個字,也是充分考慮到了農民的收入、村集體收入、各級財政收入的狀況而定的。

  另一方面,隨著農民人均現金收入近年來的不斷提高,使他們基本具備了參保繳費能力,這為農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開展同樣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轉變還需要一個過程

  此次中央提出的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試點工作無疑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件,幾千年來中國農民一直都是“養(yǎng)兒防老,靠土地保障”,這個決定為農民養(yǎng)老獲得制度性保障開啟了坦途。

  然而,有專家認為,從傳統(tǒng)的養(yǎng)老走向社會化養(yǎng)老還需要一個漫長過程,諸如養(yǎng)兒防老的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等農村養(yǎng)老方式仍將在相當長的時間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F在推進新型農村養(yǎng)老保險試點必須要考慮到如何做好新型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制度與家庭養(yǎng)老、土地保障、社會救助等其他社會保障政策的配套銜接工作。不能說有了“新農!,其他的就不要了,這不現實。因為,傳統(tǒng)農耕文化還沒有徹底和農民脫節(jié)。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在財力上是否大力支持,也是關鍵。如果僅是中央叫得響,地方應得好,就是不見錢到位,這個政策也只能是讓老百姓空歡喜一場。

  再者,村集體補助部分將是最大問題。7月上旬開始,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多個小組奔赴相關區(qū)縣,進行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工作的調研。調研人員發(fā)現,部分農村集體經濟薄弱,給集體補助農民參保帶來巨大壓力。

  “集體經濟強弱直接關系參保率!眳⑴c調研的人士透露,在九龍坡區(qū)前期的試點中,集體經濟好的村社參保率較高,相反則不盡如人意。例如,曾清國當初應繳的參保費實為11520元,其中7760元是村集體代繳的。曾清國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集體補助而由他個人全部承擔,他可能會被迫放棄參保。

  農民由于收入偏低,對參保費的承受力非常有限,這在“老農!睂嵤┲幸延畜w現。據悉,在“老農!钡脑圏c中,全國有3000多萬人退保,其主要原因就是繳費完全由農民個人承擔,不少農民都感到承受的負擔過重。

  此次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確定的“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原則,明確了集體經濟組織和政府財政對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的支持。但是財政能力有限和集體經濟薄弱的地區(qū),若補貼補助不到位,很可能影響農民參保的積極性。由此看來,社保資金的籌措直接影響到城鄉(xiāng)居民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推進。

【編輯:秦欣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