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 2002年12月14日星期六
首頁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廣告服務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科教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通訊:長江下游終于見到一條活的中生代動物白鱘

2002年12月14日 08:57

  中新社昆山十二月十三日電 題:終于見到一條活著的白鱘

  ——訪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研究員

                     作者 倪敏毓

  “終于見到一條活著的白鱘”,說這話的是中國研究鱘類的專家——中國水產科學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危起偉研究員。他和白鱘打了二十多年交道了。

  到今天中午,危起偉研究員已經兩天兩夜沒合眼。他兩眼紅腫地說,在知道南京發(fā)現(xiàn)活白鱘時,他第一個反應是:這下好了,見到活白鱘,也算對得起自己這么多年的研究了。

  白鱘大多棲息在長江干流,一般在長江中上游發(fā)現(xiàn)過白鱘的蹤跡,長江下游只發(fā)現(xiàn)過幼鱘。此次發(fā)現(xiàn)的的白鱘屬于白鱘科中的劍吻匙屬。白鱘食性兇猛,以活魚為主。危研究員說,鱘魚屬十分古老的魚種,與恐龍一樣同屬中生代動物。白鱘與中華鱘一樣,同屬鱘類,但比中華鱘貴重得多,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鱘的物種瀕臨滅絕程度不亞于大熊貓。他國外的同行朋友因沒有白鱘提供研究而在鱘魚研究中留下了一個遺憾的空白點。

  現(xiàn)在,有了活白鱘,對鱘的研究,尤其是白鱘的研究可以上一個臺階了。危研究員連衣服都沒來及準備,就從武漢直奔南京。

  在南京見到這條白鱘時,危研究員心頭一陣發(fā)緊。眼前這條白鱘身上帶著五個魚鉤,長長的吻下面有一條長十五至二十公分的口子,除了外傷外,白鱘的肚子硬硬的,脹得很大,顯然已是“奄奄一息”。能否讓這條歷經磨難的白鱘起死回生,轉危為安,這位鱘類專家也沒有絕對的把握,但搶救瀕臨物種的高度責任感,使他決定不管冒多大風險也要竭盡全力搶救。

  兩天來,危研究員和昆山中華鱘養(yǎng)殖基地的技術員對白鱘進行了清創(chuàng)、輸氧、喂藥、排氣等一系列搶救措施,目前可以告慰海內外各界朋友的是,白鱘的健康狀況有了好轉。

  危研究員說,白鱘的基因非常優(yōu)秀,生長速度快,成熟期短,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動物界、生物界常從物種的個體發(fā)育推斷物種的起源和發(fā)展。因過去沒有活白鱘,所以對它的研究很不到位,現(xiàn)在有了這具活化石,通過對它的食性,生活習性,對外界適應能力的研究,不但可以推動中國白鱘研究,或許還能帶動對地殼運動、地形地貌變遷、物候變化等一系列相關研究的突破。

  活白鱘給科學家?guī)砹嗽S多夢寐以求的想象。但研究過許多白鱘標本的危研究員說,目前對這條白鱘來說,他們工作的主題是搶救,對它作進一步的研究是以后的事。


 
編輯:宋方燦

相關報道:圖文:南京珍稀白鱘今日運抵昆山 傷勢有所好轉 (2002-12-13 16:23:20)
          圖文:目擊世界唯一珍稀白鱘在南京出水 (2002-12-12 19:45:58)
          南京漁民捕到特大珍稀動物白鱘 可能送武漢搶救 (2002-12-12 09:38:10)
 

新聞大觀| 中新財經| 中新體育 中新影視| 中新圖片| 臺灣頻道| 華人世界| 中新專稿| 圖文專稿| 中新出版| 中新專著| 供稿服務| 聯(lián)系我們| 廣告服務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帽揪W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