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jīng)|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chǎn)|電訊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wǎng)|華文教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chǎn)經(jīng)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華文摘》文章:如何看待中國富人階層

2006年04月18日 15:33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今日中國富人階層在新中國真正出現(xiàn)也就是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的收入才開始拉開大的差距,才有一些人比較富裕。

  人們都認為富是壞的事情,當我們談到富人集團時,頭一個問題就碰到富人的形象問題。當人們使用“富人層”這個詞時,似乎就暗含著一種東西,好像頗有貶義的內(nèi)容在里頭。實際上就我們中國文化來看,確實對富人階層的看法,自古以來就有貶的含義。比如,中國的諺語里面就常有這類說法:“無商不奸”、“為富不仁”等等。同時,對于富人層我們從報紙上、從各方面的探討中,也看到大家有時候也頗有微詞。實際上究竟什么叫富人層,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但是我們知道,如果你是億萬富翁,沒問題,你確實屬于富人層,而且今天中國差不多每個省都能找到,即資產(chǎn)在一億元以上的。

  這樣一個群體,它的新產(chǎn)生也不過就是10年,最多也就改革開放20年。這個階層自然在社會地位和它的素質之間的關系不一定很協(xié)調。社會學有一個概念,用學術術語來說,叫“地位的一致性”和“地位的相!保暮x是什么呢?它是說,如果一個人素質很低,言談舉止都很不文明,但他卻是個很大的富翁,大家心里就很不平衡。再比如,他受教育很低,如果他成了億萬富翁,很多人看了之后心里就不平衡。反過來,如果他是個素質很高的人,比如說比爾·蓋茨,大家對他沒有什么微詞,佩服他有本事。

  如果一個有本事的富翁,他的本事和財富地位是一致的,人們一般不會對他有過多的非議;如果他的地位與本事是不一致的,人們就有很大的非議。

  80年代的時候,中國經(jīng)濟剛剛產(chǎn)生分化,也就是說大家可以做一些經(jīng)營了。但當時流行的順口溜是“不三不四的掙大錢”,意思是:你的財富很多,但素質不高。出現(xiàn)了嚴重的“地位相!,這是當時人們心理很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我國富人階層產(chǎn)生的時間還比較短,相對來說素質還不高。所以,富人形象不佳,是有一定原因的,這就意味著人們對富人有一種期待,即希望他們的素質能夠上去。

  在分析富人層方面,我們遇到了兩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一個社會是不是一定要有富人和窮人的區(qū)分?我們知道,人們總是說要追求公平、追求平等,要實現(xiàn)自由、平等、博愛。第二個問題:如果說一個社會,沒有辦法避免分層這件事情,一定會產(chǎn)生分層這種現(xiàn)象的話,那么什么樣的富人才是合理的?什么樣的人應該成為富人?

  我們先回答第一個問題。一個社會是不是說完全可以做到?jīng)]有富人和窮人的區(qū)分?我們考察了整個中國的歷史,世界的歷史。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在人類歷史上,有一個社會沒有差異現(xiàn)象的。在早期的部落酋長時代,酋長也和大家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發(fā)現(xiàn),分層和差異在社會上是一種普遍的現(xiàn)象。差異也不是絕對的壞事情。因為我們知道水如果沒有落差,水是不會流動的。一個社會完全拉平了以后,它就缺少動力。由此,我們可以理解,為什么要改革開放,為什么鄧小平提出要鼓勵、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個是鄧小平在1978年作為黨的一個基本政策提出來的。其實你要理解該政策的本質含義,它是讓這個社會增加動力。

  現(xiàn)在我們回答第二個問題,既然差異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什么樣的差異是合理的呢?這實際上核心問題講的是公平問題,什么是公平的,什么是不公平的?讓非常有本事的人,到較高的地位上去,到有財富的地位上去,讓沒有本事的人,貢獻小的人到較低的地位上去,人們似乎覺得這個分配好像是公平的。鄧小平當年也是這個意思。

  當然,人們會看到完全相反的現(xiàn)象。有人說,我就看到社會上不三不四的人有很多掙大錢的,違法亂紀的有掙大錢的。確實有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做過很多調研,其中有一個問題就是問人們對富人的看法。我們問:你覺得一個富人在這個社會上主要起的是正功能呢,還是負功能呢?好的作用呢,還是不好的作用呢?被訪者的回答大概是這樣,認為是中間狀態(tài)的大概有30%多的人;認為起不好作用的有37%、38%的樣子;認為起好作用的20%,比負作用低一些,還有一些人就是說不清,不回答等等?梢娫诳傮w評價上,富人的形象并不好。然后我們就問下一個問題:你評價這個富人,你認為富人是合法致富還是違法致富的呢?結果發(fā)現(xiàn)很多人都回答說違法的、不合理的。當然也有人認為富人富是合理的、合法的,但人數(shù)較少。

  由此,我們就從公平追到一個問題,如果一個社會,它的富裕、它富裕的手段不是通過合法的方式,而是不合法的方式,甚至是嚴重違規(guī)、違法的、是腐敗,就造成了最大的不公平感。所以,最近的一些富人出事都是這個問題,說他是巨富,原來是違規(guī)操作的。

  當然,中國現(xiàn)在社會整個體制結構不太完善,從計劃型體制向市場型體制轉換,自90年代中期算起到現(xiàn)在也就10年的歷史。西方的市場體制發(fā)展好幾百年了,所以,肯定我們的體制漏洞很多,在有重大漏洞的情況下,違規(guī)致富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對于這個階段,有的研究者稱作“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這一點應該說全世界的資本的積累階段都是比較骯臟的。

  那么,中國的現(xiàn)在的情況是達到一種什么程度了呢?富人的素質到底怎么樣?我們剛才提到的,第一條界線是他違法不違法。我們把違法不違法問題解決之后,就算你合法地致富,那么你究竟是一個低素質人致富,還是一個高素質人致富?實際上任何社會,它都有一些社會的引導和導向的系統(tǒng),如果一個社會都是低素質人致富的話,那這個社會人們就不會去學習了,因為學了之后只能貧窮,不學就可以富裕。但是事實是一個相反的結論。由此,我們提出一個指標叫做“教育的收益率”。

  什么叫教育的收益率呢?就是說我多上一年學,比沒有多上一年學的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中的收入是高了還是低了,如果是高了的話,高了多少?80年代的中國社會“腦體倒掛”,確實是教育“負收益”。90年代以后中國引入市場,確實變化了。我有一個研究,是用一個全國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做的。分析的結果證明,平均每多上一年大學比沒有多上這一年大學的人,在將來的收入中,可以多4%的收入。這個數(shù)據(jù)是90年代末期的數(shù)據(jù),即教育的收益率是4%。這是正收益。但是拿它跟國際指標比還是低。美國的教育收益率是12%。

  我們除了測量教育以外,也測量一個人的能力。比如說,你看不看報紙,會不會外語等,然后看這個指標對你的收益影響大小。

  我們分析的數(shù)字結果證明如下:最近的二十年以來,在中國,后天因素起的作用在上升,先天因素起的作用在下降,這一點是肯定的。但是,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負面的信息,當我們做總體評價的時候發(fā)現(xiàn),在中國,影響人們財富指標的主要因素還不是個人努力因素。因為我們加入下列因素,如:你是哪個城市的,是農(nóng)村戶口還是城市戶口這些因素,結果發(fā)現(xiàn)還是先天因素影響對收入起的作用更大。比如你出生在一個很窮的地方,你沒有任何機會,你就是再有能力也沒有用處。如果你出生在上海、北京、廣州,你就占有一定的優(yōu)勢。城市本身具有很大的地區(qū)優(yōu)勢,你接觸的人,你的社會關系,你接受的文化教育,你上大學的比率,你的機會,等等,都會比別人多。我們從總體來說,給全體國民提供的競爭機會還不夠。換句話說,在未來幾十年里,我們還要逐漸地促進這方面因素的發(fā)展。以上是我們在分析富裕、不富裕時候的一種研究角度。

  此外,在分析富裕、不富裕的問題上,社會學還使用一個理論框架,我們稱之為“精英理論”。精英永遠是人群中一個小群體,在任何社會里都有精英現(xiàn)象,都有精英集團,西方講,政治精英集團、經(jīng)濟精英集團、軍事精英集團和技術精英集團,我們一般強調的是政治精英集團,經(jīng)濟精英集團和技術精英集團。我們知道,在中國社會里,精英起的作用非常重要。比如說,政治精英集團,他們有頭腦,就像一個人的大腦一樣。當然,政治精英集團,在任何一個社會都不能太大,正像一個人,腦袋長得太大以后,身子支持不了它的營養(yǎng),那就不協(xié)調,所以社會只需要一個很小的政治精英集團。我們“文化大革命”中就是政治精英集團過大了。

  改革開放二十余年來,我們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擴大我們的經(jīng)濟精英集團。一般來說,構成經(jīng)濟精英集團的主體是企業(yè)家,他們很懂經(jīng)營。至于說技術精英集團,任何社會對于電腦工程師、電氣工程師,對于搞音響的、搞設備的、醫(yī)學的、法律的專家、學者,都有一個固定的需求量,它是一個常量。那么,當我們分析財富與公平的時候,實際上是說,在我們這個社會里,究竟什么人可以進入這個經(jīng)濟精英集團?誰是經(jīng)濟精英?所謂經(jīng)濟精英,是說他真正是經(jīng)濟方面的強手,企業(yè)家是在市場競爭中形成的,所以,他能把企業(yè)做得很大。問題是,進入企業(yè)家隊伍的都是經(jīng)濟精英嗎?確實有很多不是。因為我國的市場體制還不健全,比如一個人為什么當了企業(yè)的領導呢?往往不是因為他經(jīng)營企業(yè)成功,他可能根本不懂企業(yè)經(jīng)營,他是被安排在這個位置上的,他即使把企業(yè)經(jīng)營失敗了,也沒關系,再給他調換一個企業(yè)。所以,在非市場的環(huán)境下,一些人處在企業(yè)管理者的位置上,屬于富人集團,但不是精英,或者說富人階層里有很多不是精英的人。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碰到一個概念,叫作“精英循環(huán)”。任何社會都應該是流動的,讓那些有本事的人上去,讓沒本事的人下來,如果形成這樣一個體制的話,就是一個好的體制。所以,我覺得問題的關鍵倒不在于有沒有富人集團,關鍵在于有沒有一個好的精英流動體制。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個社會應該形成一個精英循環(huán)的體制,特別是對于企業(yè)家集團,對于富人階層,對于經(jīng)濟的精英集團。其實,對于任何一個集團都應如此,應該有一個競爭機制,讓有本事的人真正能夠通過這個體制上去,沒本事的人通過這個體制下來,這就是一個非常公平的競爭機制。如果實現(xiàn)了這樣一個體制,我們估計大家對富人的看法就會發(fā)生變化。

  最后我再分析一下,富人的社會責任的問題。我認為富人在社會上應承擔很大的社會責任。其實想起來,說到富人,大家覺得有錢很好,但是財產(chǎn)達到一定程度以后,財產(chǎn)對于個人的消費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比如說,你一開始沒有錢的時候,你會覺得有一百塊錢,二百塊錢,有一千塊錢那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于一個億萬富翁,像李嘉誠數(shù)十億資產(chǎn)的人,你說他能吃多少,能消費多少,對消費已經(jīng)沒有什么意義了。最后形成什么局面呢?他無非就是給大家“看攤兒”吧,將財產(chǎn)維持著或增值,使它運轉,由于這個運轉,經(jīng)濟也能運轉起來。所以我想,這個時候富人集團就意識到,富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其實,人們在社會上生活,還是受到別人尊敬比富有更重要。于是我們就看到,邵逸夫、李嘉誠等,給我們大陸捐了很多很多的大樓。

  所以,富人集團應該培育自己的社會責任,中國大陸的富人集團因為產(chǎn)生時間還不長,可能還需要一個訓練過程,慢慢地,一代一代地積累這種文化素質,他的形象就會改變。我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的基金會,都是一些富人集團捐款建立的。我們知道所有的研究都證明,能力不能遺傳,智商不能遺傳,這些是已經(jīng)被證明了的。我們研究又證明,叫做“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就是你再有錢,五代以后,你的財產(chǎn)也沒有了,人們想一代一代永遠延續(xù)財產(chǎn),這種可能性是沒有的。雖然有財產(chǎn)是好事情,但是反過來,我們知道中國叫“十年寒窗苦”,貧寒子弟讀書成功率是很高的,富人家庭卻常常產(chǎn)生紈绔子弟。所以,富人如果想清這個道理以后,他就意識到,我不過就是一個社會里“看財產(chǎn)”的人,既然這樣的話,我就應該讓這個財產(chǎn)更有益于社會,更有效于社會。我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富人的檔次就提高了,他就承擔了社會責任。我們希望中國社會的演變和演進,逐漸地培育起富人的社會責任感,那時富人的社會形象就會有很大的改變!  

  (文/李強 摘自《世紀大講堂·精粹版》)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