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聞社主辦
2001年10月09日 星期二

中新網(wǎng)廣告



中新專著>美食篇>飯莊佳肴

忘不了“二葷鋪”



  在說到打鹵面時,提起“二葷鋪”。外地人是不大懂得這個名稱的,而在北京人看來,卻是很有感情的,尤其是在北京經(jīng)歷過一段大學(xué)生活的人,很少有從未下過小館的,這個小館,絕大多數(shù)是“二葷鋪”。因此走到天涯海角,總忘不了那二葷鋪的熱烈場景,那叮叮(口+當(dāng))(口+當(dāng))的火爆的灶口敲炒勺的聲音,那抑揚頓挫拖著漫長尾音的跑堂的喊菜名的聲音,那比撥拉算盤珠子還快的清脆的伙計的算帳聲……“溜肝尖兒,吃嫩,小碗川黃瓜片兒,外帶五個花卷,馬前——三吊六、兩吊二、四吊七,一共十吊另五百。您哪——我候啦!”這是一部特殊的、熱烈的、沒有樂章的協(xié)奏曲,是一部永遠(yuǎn)響在京華游子耳邊的協(xié)奏曲!

  所謂“二葷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只有肉和“下水”(即豬內(nèi)臟等)兩類葷菜,不要說沒有海參、魚翅等海貨,即使雞鴨魚蝦等也不賣的小飯館。地方一般都不大,一兩間門面,甚至灶頭就在門口,而座位倒在里面,人也不多,一兩個掌灶的大師付,一兩個跑堂的伙計,一兩個打下手切菜,洗碗“小力把”(即學(xué)徒)就可以了。賣的都是家常菜:肉釘醬、炒肉片、溜腰花、炸丸子、酸辣湯等等。沒有菜牌子,菜名都是伙計在客人面前口頭報。常常是熟人,用不著客人說,伙計已經(jīng)替你想好了:“得了,還給您炒個肚塊兒,高湯甩果,一小碗飯兩花卷,馬前點,吃完您就走,誤不了您的事兒!那話又爽氣,又溫暖,這就是二葷鋪值得天涯游子日夜以思的原因吧!

  “馬前”就是提前點,快點!叭趿钡鹊冗@是40多年前北京用銅元時算帳的叫法,“三吊六”是三十六枚銅元,一般用“大枚”即當(dāng)20文制錢的銅元,只有18枚。五十望六的人也都還用過這種大枚,至于當(dāng)年二葷鋪伙計口頭算帳功夫的熟練、快當(dāng),那真是久著聲譽,有口皆碑,不必多說了。

  二葷鋪雖然小,卻也有很著盛名的,煤市街百景樓之軟炸腰花、炸肝腸當(dāng)年是十分著名的佳肴,扒肘條等菜都十分拿手。因為生意好,改名為“龍海樓”,想升格為飯莊子,與“八大春”爭一日之雄,可惜后來竟倒閉了。


滾動新聞-新聞大觀-中新圖片-中新財經(jīng)-中新專稿-圖文專稿-中新影視-中新出版-中新電訊-中新專著-中新英才


主編信箱

新聞標(biāo)題檢索: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wù)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