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亞運會上大把攬金,沒有懸念,甚至都已不是看點。有個首金,還有個“千金”,除了數(shù)字討喜,似乎也難承載更多意義。
金牌拿多了,好像就不能只追求數(shù)量,還得追求“含金量”。但是,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在亞運會的舞臺上達到世界級水準。其實,這些參差不齊,說來正是競技體育的常態(tài)。如果就瞄著“含金量”,那些只有“亞洲級”水準的較量,難道就沒法看了么?
金牌拿多了,圖的是什么?體育舞蹈頭一回進亞運會,設(shè)了10枚金牌,中國一把“包圓兒”。既然咱們的體育舞蹈這么給力,再強調(diào)“生存困難”,似乎也不是主旨所在。場上絢麗的燈光與變幻的音樂,還有如癡如醉的舞者,能夠欣賞到體育舞蹈的這些美,足矣。
卡巴迪1990年第一次進入亞運會,雖然進入亞運會這么多年,依然只是在南亞地區(qū)流行。不過,這絲毫不影響這項運動的生命力。僅靠獎牌,顯然無法涵蓋這項類似于升級版“老鷹捉小雞”的運動帶給參與者的那些樂趣。
亞運會上,無論什么項目,重要的是能為大眾帶來快樂——有可以參與的快樂,也有欣賞的快樂。金牌多了,就不必抱著“只有金牌才好”的眼光去打量亞運會,打量中國體育。金牌不再是唯一指標,正可以多想想中國體育的“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問題。(薛原)
參與互動(0) | 【編輯:段紅彪】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