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3月7日電 據(jù)臺灣《聯(lián)合報》報道,上臺可以一口氣背出滿漢全席108道菜名的臺灣相聲大師吳兆南,下臺依然和開口這一行脫不了關系。1951年獨創(chuàng)蒙古烤肉,打造臺灣“吃到飽”餐飲形式,蔣經(jīng)國都曾光臨過;會說會唱、會吃會做,如今84歲的吳兆南“壓箱寶”還有很多。
“蒙古烤肉是我創(chuàng)作的喔,只有這一件是我獨創(chuàng)!弊苑Q相聲都是集體創(chuàng)作的吳兆南說。1951年,他在螢橋旁、淡水河邊開個茶棚,想賣烤肉營生,又名“巴比Q”,因為當時“北京烤肉”聽起來像“匪諜”;叫“北平”也不適合,因此起名“蒙古”。
如今剛過84壽宴的相聲大師吳兆南臉色紅潤、雙目伶俐黑亮,身著深藍長袍褂子,嗓音渾厚且中氣十足,在寫下臺灣近代藝術史相聲傳奇外,一生也和“蒙古烤肉”緊緊相系。
吳兆南說,其實蒙古也沒這種烤肉。蒙古烤肉起源于成吉思汗西征時,士兵行軍,以磚石為爐、枯枝為柴,殺了牲畜,生烤其肉,只沾些鹽巴調味;臺灣加9種佐料,是他開始的。
他笑著說,剛開始時,每種肉都賣3塊錢,論盤計價,結果沒人上門,干脆改成1美元吃到飽(兌換當時臺幣34元),一舉打開臺北烤肉市場,也成為最早的“吃到飽”餐廳;烤肉的大錫烤盤,也是他畫出來請人打的。
鼎盛時,蔣經(jīng)國都去過。各方“使節(jié)”穿西裝禮服,走過小草原間的石階,在月色下就粼粼河光大吃烤肉。
螢橋賣烤肉 因緣際會說相聲
吳兆南說,螢橋除了賣烤肉,也是說相聲的起點;橋街邊曾有一個萬和醬油,老板叫馬繼良,開了個螢橋樂園,演話劇沒生意,想改說相聲,掛榜招賢,就來了陳逸安、魏龍豪;當初他(吳兆南)自己為了吃飯才演出,之后受邀上廣播電臺,因緣際會開啟“上臺一鞠躬”的年代。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