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社會新聞
隨地吐痰成中國"國粹"?調(diào)查顯示并沒有太大好轉

2008年01月15日 09:48 來源:人民網(wǎng)-生命時報 發(fā)表評論



杭州市某醫(yī)院護士在為市民發(fā)放并講解如何使用“一次性吐痰袋”。

  中國是個大國。論其大,有人說是經(jīng)濟大國、人口大國……還有人毫不客氣地稱其為“吐痰大國”。的確,走在路上,咳嗽一聲,痰液落地,這不僅在小城鎮(zhèn),就連在大都市也司空見慣。著名記者、旅美華人趙浩生先生甚至在文章中寫道:隨地吐痰好像是一種古已有之、于今尤甚的“國粹”。

  其實,數(shù)年來,上至政府下至普通百姓,無不將隨地吐痰看作一大惡習,相關部門也出臺過不少懲罰措施。如今,奧運在即,在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到中國的時刻,國人隨地吐痰的陋習是否有所改進了呢?

  隨地吐痰現(xiàn)象沒有太大好轉

  先讓我們來看組數(shù)據(jù)。2005年3月,北京社會心理研究所調(diào)查顯示,14.6%的市民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隨地吐痰的情景,48.1%的人?吹竭@一情景。

  1月5日,《生命時報》記者來到了北京市海淀區(qū)花園北路。馬路兩側坐落著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北京大學第三醫(yī)院及幾十家中小店鋪,熱鬧非凡。然而,一旁的便道上卻別有另一番“景色”。記者注意到,幾乎每隔1米,就有一處痰液的印跡。在331路公交車站,盡管垃圾桶赫然而立,但地面上的痰液卻不減反增——在一個較大的樹坑處,居然有12個明顯痕跡。而在記者從花園北路西口向東口行進的過程中,平均每隔20秒,就能看見一人隨地吐痰。他們有的直接吐在地上;有的吐到樹坑或路邊綠地上,然后便公然地繼續(xù)前行。

  “我們每天都要把地上的痰鏟走!币晃画h(huán)衛(wèi)工人告訴記者,“但你前腳剛清理完,后腳就有人吐!币虼,想要保證地面清潔,恐怕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問及“你覺得這兩年隨地吐痰的現(xiàn)象有沒有好轉”時,他無奈地搖了搖頭,嘀咕了一聲:“哪有什么好轉?”

  如果說在行人道上隨地吐痰讓人厭惡,那行車道上“飛痰”則更存在不少“隱憂”。自入冬后,記者乘出租車時,常遇到這樣的情景——司機咳嗽兩聲,搖開車窗,迅速吐出一口痰,再搖上玻璃,整套動作滾瓜爛熟。

  調(diào)查中,記者發(fā)現(xiàn),醫(yī)院、車站、市場等地成為隨地吐痰的“重災區(qū)”。一位剛從醫(yī)院出來的大媽氣憤地對記者說:“剛才有個小伙子,看上去還像有點素質(zhì)的,誰知道走著走著轉頭就是一口痰,差點吐我身上。醫(yī)院里這么多病菌,他還這么不注意,真讓人生氣。”

  此外,零點調(diào)查公司對北京、武漢等7個城市調(diào)查顯示,“隨地吐痰”是居民普遍存在的毛病。在沈陽,43.3%的市民認為這是該市存在的最嚴重問題。一位在北京工作的沈陽人告訴記者,在沈陽,由于冬天太冷,很容易有痰!坝辛颂涤植荒懿煌,所以很多人,尤其是男性,就索性把痰吐在地上。”另一項由廣州統(tǒng)計局進行的調(diào)查則顯示,只有27.9%的人認為隨地吐痰現(xiàn)象有所好轉。

  由此可見,隨地吐痰在我國的確是個覆蓋面不小的陋習。本世紀初一項調(diào)查顯示,中國至少有3億人有這個陋習。

  隨地吐痰讓國家蒙羞

  “痰是很多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北本┐髮W公共衛(wèi)生學院社會醫(yī)學與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鈕文異告訴記者,“雖然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研究評估隨地吐一口痰會在多大程度上傳播疾病,但其對公眾健康的危害卻毋庸置疑! 據(jù)介紹,痰是由人體呼吸道分泌產(chǎn)生的液體。當吸入干燥、寒冷的空氣時,肺部受到刺激,分泌物增加,痰量就會增加。如果隨地吐痰,痰變干后,其中成千上萬的微生物就會飄散到空氣中。有些微生物能存活很長時間,如結核菌可在干燥痰內(nèi)生存6—8個月。

  “更關鍵的是,隨地吐痰損害了我們的國民形象,讓整個國家為之蒙羞。”鈕文異強調(diào)。對于中國人隨地吐痰的陋習,海外媒體均有報道。2007年底俄羅斯媒體便發(fā)表了題為《為什么中國人要隨地吐痰》的文章,將隨地吐痰看作中國的“民族災難”。的確,目前中國在各方面的影響力都不斷增強,但與此同時,如果國民素質(zhì)、社會公德不能迅速跟上,難免給人以“粗俗的暴發(fā)戶”的印象。而對于奧運在即的北京來講,如果解決不好隨地吐痰問題,如何完成“綠色奧運”的承諾,又如何面對外國來賓充滿訝異和鄙夷的目光呢?

  隨地吐痰何以成頑疾

  其實,中國人跟“隨地吐痰”的斗爭經(jīng)歷了漫長的歲月。1985年5月,北京正式對隨地吐痰依法罰款。2003年“非典”期間,上海更將隨地吐痰的罰款額升至200元。但隨著“非典”過去,隨地吐痰卻“春風吹又生”了。為什么隨地吐痰會成為國人頑疾呢?專家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文化。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發(fā)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于海表示,中國人一向?qū)箔h(huán)境缺少責任感!罢l都把自己家整理得纖塵不染,卻把公共環(huán)境當垃圾桶。梁啟超先生也說,中國人自古以來私德盛,而公德弱。”因此,即便看到別人隨地吐痰,雖然很氣憤,人們也頂多側目而視,很難挺身而出來譴責。“這種‘缺少公德’的行為一定要改呀!庇诤1硎尽

  習慣。隨地吐痰就像“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覺”一樣,成了很多人的習慣。而想改掉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難度極大。

  心理。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于輝指出,隨地吐痰從個人習慣轉變?yōu)槿后w行為,在心理上有跡可循。首先,吐痰有助于減輕不適感,即使之后受污染的空氣又被自己重新吸入,也不會讓人覺得對自身有什么危害;如果自己沒吐,而別人吐了,那自己吃的虧顯然更大。這導致大家都把“隨地吐痰”作為一種群體中的“合理行為”。其次,在車站等流動性強的場所,人們互不相識,大可一“吐”為快后拍屁股走人。

  政府。在對國民陋習的“斗爭”中,政府顯然擔負著非同一般的責任!暗覀兊恼谶@方面做得還不夠細致!扁o文異指出,既然希望大家不要隨地吐痰,政府就應該認真測算某一地區(qū)人口密度分布情況、人流量和容易聚集人群的活動場所情況,并根據(jù)測算結果提供足夠多的垃圾桶!暗覀儸F(xiàn)在的垃圾桶數(shù)量顯然不夠,放置的位置也不盡合理!北本┐髮W社會學系教授夏學鑾教授告訴記者,近年來,外來人口不斷從農(nóng)村涌入城市,而城市政府在社會公德方面卻沒有及時、適當?shù)匾龑А?/p>

  環(huán)境。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孝正更進一步指出,現(xiàn)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太惡劣了,“如近兩年出現(xiàn)的‘霾’,以前根本就沒有。在這種環(huán)境下,得咽炎的人多了,想不吐痰都難!庇袀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不少中國人出了國,馬上改了隨地吐痰的毛病。這誠然和國外整體社會風氣有關,但不得不承認,一些國家新鮮的空氣讓人根本不可能有痰。

  惡習應該如何摒棄

  “隨地吐痰既然是頑疾,改起來就需要我們付出足夠多的時間和耐心!庇诤娬{(diào)。在應對隨地吐痰問題上,各界專家也提出了不少建議。

  一是加強社會公德建設。于海表示:“隨地吐痰是素質(zhì)低的表現(xiàn),這影響到整個國家的文化修養(yǎng)。政府要通過各種宣傳活動,讓每個人都覺得隨地吐痰是種恥辱,是和隨地大小便一樣的恥辱!倍沁M行技能培訓。“既然告訴大家不能隨地吐痰,那有關部門就得教大家該如何應對非吐不可的情況!扁o文異表示。如身上常備紙巾等。第三,改善衛(wèi)生設施。多在公共場所設垃圾桶,讓“包著痰的紙巾”有去處,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第四,罰款。在新加坡,對隨地吐痰者,第一口罰1000新元,第二口則罰2000新元,更有甚者將處以鞭刑。對種種處罰條例,夏學鑾認為,可適當使用!捌湔嬲康氖怯脩土P來強迫大家養(yǎng)成這種習慣。”而周孝正則表示,還可以讓隨地吐痰的人當義工,從維護市容的工作中得以自省。

  最后,鈕文異還編了幾句順口溜,奉送給大家。希望每個習慣隨地吐痰的人,在痰液離口前都想一想這幾句話:痰本肺之污,含菌帶病毒;有痰要排除,不可隨地吐;多種傳染病,隨痰會散布;結核與非典,染上受病苦;害人也害己,東亞稱病夫;文明遭踐踏,形象太恥辱。(劉京京 王曉)

編輯:吳歆】
請 您 評 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wǎng)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新聞網(wǎng)立場。
圖片報道 更多>>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甘肅白銀屈盛煤礦事故已造成20人遇難
盤點世界現(xiàn)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盤點世界現(xiàn)役十大明星航母艦載機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13米高巨型花籃“綻放”天安門廣場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中國首艘航空母艦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日本發(fā)生列車脫軌事故 致9人受傷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沙特民眾首都街頭駕車巡游慶祝建國日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華 60佳麗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現(xiàn)降雪
青海北部出現(xiàn)降雪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href = 'http://www.chinanews.com/';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日關注>>更多
【關于我們】-【 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