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中秋還有幾天時,濟南市民王穎已然忙得團團轉。中秋晚上的團圓飯,6歲的孩子最想吃的是必勝客;丈夫則盤算著中秋3天的短線游;得買些東西送給公公婆婆;還要想著向自己的父母解釋中秋為何不在家呆著非要出去過……
“節(jié)沒變,變的是人吧!眴柶鹜醴f自己愿意怎么過節(jié),她卻怎么也想不起小時候的中秋節(jié)是怎么過的了。在鋪天蓋地的“中秋經濟”下,對于中秋傳統(tǒng)失憶的人,正越來越多。
“兔子王”遠去,迷失的中國味道
“兒十年前,哪有人專門說中秋節(jié)怎么過啊,大家都知道,F(xiàn)在不得了,竟然叫‘民俗學’了!蓖诵荻嗄甑鸟R愛奎,是個諳熟傳統(tǒng)風俗的“老濟南”,當他的腸胃享受不起越來越油膩的月餅時,兒時的過節(jié)記憶也變得珍貴起來。
“倒回去40年,中秋和過年一樣是個重要日子。濟南人叫‘八月節(jié)’或‘八月十五’,一進農歷八月就開始準備過節(jié)日了。賣水果的鮮貨鋪、賣月餅的點心鋪都開始整理鋪面、布置櫥窗。大點心鋪進門的柜臺上,都把大到鍋蓋、小到棋子的月餅摞成塔形,還撒上彩紙、彩條!瘪R愛奎回憶說。
在老濟南的中秋風俗中,“兔子王”是比月餅還要重要的物件。在北京被叫做“兔兒爺”的“兔子王”,其實就是兔首人身的泥塑,取意感謝月宮中的玉兔為人間祛病除災。
“就跟春節(jié)賣鞭炮似的,那時候城里主要街道都是賣‘兔子王’的,有的店家在大方桌上搭成臺階,鋪上白布,大小、造型不等的‘兔子王’一級級擺上去!瘪R愛奎說,“那時候送禮,就是一提鮮貨簍子、兩盒月餅,再加兒只‘兔子王’送給小孩!倍F(xiàn)在“兔子王”早已遠去,孩子們似乎對流氓兔更感興趣。
在中秋節(jié)當天,濟南人一般要在中午吃餃子,然后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頓團圓飯,也有白天約上親朋好友游湖賞景的習俗。但在馬愛奎的記憶里,中秋的“團圓”全在晚上的拜祭月亮中。
“老濟南拜月也簡單,就是在條岸上擺上‘兔子王’、香爐,再放些月餅、石榴、蘋果的果盤,不過濟南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祭拜‘兔子王’的都是女人。拜過之后大家就一起吃供品,月餅是不分男女老幼都必須吃的,而受過祭拜的‘兔子王’也就成了小孩子們最好的玩具!
缺失的中秋,斷裂的記憶
如今,中秋之夜,一盤月餅,一壺茶再加一些瓜果,“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仍是多數(shù)人度過中秋的傳統(tǒng)場景,但過去有滋有味的中秋記憶,卻不再清晰。
在研究中國思想史的山東大學副校長陳炎教授看來,如今在人們記憶中失去“味道”的中秋節(jié),正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文明斷裂后的表現(xiàn)。
陳炎教授認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儒家、道家文化,體現(xiàn)了中國人感性與理性交融的特色,這就使得國家在靠法規(guī)和政策治理之外,還需要倫理和禮儀來維護!氨热缰袊募覈煜吕砟,是以血緣親情為基礎來構建
政治體系,所以中國用‘五倫八德’作為人在社會中自處的標準,而像中秋這樣的節(jié)日,就用闔家團圓來突出‘孝’的作用,含有了以節(jié)慶和儀式凝聚人心,維系團結的意味!
找回中秋在文化、生活層面上的效益
“和西方節(jié)日的宗教意味濃厚相比,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更具世俗性,更多地與家庭倫理相聯(lián)系。像中秋的團圓祝福、尊老愛幼以及春節(jié)的除塵沐浴、辭舊迎新、敬天祭祖,都是中華民族‘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和為貴’等民族倫理和精神的反映。”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認為,“將傳統(tǒng)節(jié)日納人國家法定假日、恢復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內容,是延續(xù)和發(fā)展民族文化的一種重要方式。一種文化和傳統(tǒng)的生命力只有得到大眾認可,并在日常節(jié)慶中內化為一種文化記憶的自覺,才可能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2006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把春節(jié)、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陽等節(jié)日列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中。2007年,國務院經過長期調研,確定把春節(jié)(含除夕)、清明、端午、中秋作為法定假日,自2008年起開始實施。
盡管中秋節(jié)已經在國家節(jié)日體系中占據(jù)了一個重要位置,但劉魁立仍然認為,“假日作為一種資源,不僅可以在經濟上取得效益,也會在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層面上收到效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否過于重視經濟層面的收益,而忽視了這些假日在社會、文化等方面改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和諧社會的作用?” 本報記者崔濱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