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4月7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天發(fā)表邱震海的文章說,中國高層領導若在每次出訪前都接受媒體采訪,暢談中國對國際問題的立場,解答外界對國內問題的關注,那么,日積月累,就會形成相當系統(tǒng)的中國領導人對國際國內問題的立場、觀點和看法,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溝通就會更加順暢,中國的和平崛起和民族復興就會擁有更好的輿論環(huán)境。文章摘要如下:
中國總理溫家寶出訪韓國、日本前夕,先后接受日本和韓國媒體的專訪,就中日、中韓雙邊關系的一系列問題進行闡述。另外,不久前,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出訪俄羅斯前,也在京接受俄羅斯駐京記者的聯(lián)合專訪,就中俄關系的一系列問題回答了俄羅斯記者的提問。
觀察家們注意到,雖然之前中國領導人在出訪前也曾接受出訪國媒體的專訪,但沒有形成制度性的規(guī)模;此次,胡錦濤、溫家寶在出訪俄羅斯、韓國和日本前接受上述國家媒體專訪,形成一個系列,讓人感到中國高層似乎有意利用出訪前會見媒體的機會,比較系統(tǒng)地闡述中國對一系列問題的看法。
出國前接受專訪的好處
這樣的做法至少有三個好處:一是便于就出訪的基調和中國與出訪國的關系,通過國際媒體對世界做一個明確的闡述;二是就出訪國對中國國內發(fā)展或中國在世界舞臺上的做法和策略,作一個詳細的說明和解釋;三是利用更開放、更現(xiàn)代化的交流方式,展示中國高層和國際接軌的意愿與努力。
上述三大好處背后的更深的背景則是:近幾年隨著中國崛起進程的展開,無論是中國國內的情況還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作用,都引起世界的極大關注;無可諱言,中國與各國的關系雖然基本上順暢,但在一些枝節(jié)問題上還是存在著有待理清的區(qū)域,一些國家與中國之間,在對彼此的某些策略上分別存在著一些誤解。以俄、日、韓三國為例,中日之間的恩怨和誤解暫且撇除一邊,中俄之間就不但在貿易結構不合理和能源問題上存在諸多問題,而且最近在俄羅斯發(fā)布“禁商令”問題上,雙方也有溝通的必要。至于中韓,則在高句麗問題上蘊藏著潛在沖突的可能,而且韓國國內對中國的迅速發(fā)展,也有一股民族主義的情緒。所有這些,當然都可由中國學者或媒體人士出面溝通,但其作用都比不上由出訪中國領導人接受出訪國媒體專訪。
有利與世界溝通
在上述三次專訪中,胡錦濤和溫家寶都沒有回避中國與上述國家關系中存在的問題,抑或上述國家媒體對中國具體政策存在的誤解,同時也對中國國內局勢發(fā)表了看法。比如,俄羅斯記者在專訪時向胡錦濤發(fā)問,如何評價目前中國經(jīng)濟對外資的開放程度和與世界經(jīng)濟一體化的程度,以及去年中國開始討論嚴格控制外國投資和外國公司收購中國企業(yè)的必要性,是否表明中國將對外資的運作實行更為嚴格的限制。俄羅斯記者也提出中國是否愿推動俄羅斯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的問題。對此,胡錦濤都作了較為詳細的回答和解釋。
溫家寶在接受日本媒體采訪時,則明確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要參拜靖國神社。筆者之后在鳳凰新媒體發(fā)表評論時指出,溫家寶此次訪日,既是對安倍去年十月首次訪華后中日關系柳暗花明基礎上的踏青之旅,同時也是面對中日關系未來一系列變量的探索之旅;無論是針對過去六個月安倍在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模糊策略”,還是考慮到安倍下半年可能為挽回民意支持而再次參拜靖國神社,溫家寶在訪日前夕都有必要對參拜問題做出明確的立場宣示。因此,溫家寶在接受日本媒體專訪時要求安倍不要參拜靖國神社,既是為他即將進行的日本之行確定基調,同時也是為至少今年年內的中日關系確定基調。
另外,溫家寶日前在接受韓國媒體專訪時表示,中韓有著數(shù)千年的友好交往史,這是兩國關系發(fā)展的有利條件。中韓之間不存在領土問題,這是兩國關系發(fā)展的重要政治基礎;對于民族、疆域變遷史的研究,應該本著學術與政治分開,現(xiàn)實與歷史分開的原則,正確對待,妥善處理,不要影響兩國關系;中國政府不會限制“韓流”的進入,只會采取鼓勵的態(tài)度。
這種新的外交手段還有一個更深層的意義。胡錦濤和溫家寶每年都會有多次出訪的機會;可以想象,比如在一年的時間內,胡溫若每次出訪前都接受采訪,暢談中國對國際問題的立場,解答外界對國內問題的關注,那么,多次的答問積累起來,就會形成相當系統(tǒng)的中國領導人對國際國內的立場、觀點和看法,中國和國際社會的溝通就會更加開明,為中國的和平崛起和民族復興創(chuàng)造良好的國際輿論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