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讓步”不等于“投降” 強勢政策對弈強勢外資 (2)

2006年08月14日 17:26
  政策遲來

  讓步也好,堅持也罷,接下來的問題很現實,那就是這項政策對外資的經營到底產生了多大影響?按照發(fā)改委的初衷,《整車特征辦法》就是要通過價格杠桿,逼迫外資使用國產件,誰先達到標誰就先有成本優(yōu)勢,有資格打價格戰(zhàn)!拔覀儾恢M言價格戰(zhàn),我們就是要讓外資品牌在價格上硬碰硬!卑l(fā)改委官員說。

  但從前期的執(zhí)行效果看,外資還沒有走到全面轉讓技術這一步,就已經通過大放血式的降價贏得了市場。去年,利用市場上的銷售增量,外資開始吸引一些獨資的零部件企業(yè)來到中國配套設廠。大外資制造商找小外資配套商,除了少數國內企業(yè)能成為一級配套商外,多數只能做電線束等二三級配套件,總成技術的控制優(yōu)勢再一次從政策的指尖滑過。

  當然政府并沒有放棄,根據記者得到的最新消息,國家發(fā)改委正在醞釀更大風暴,這就是產業(yè)政策司和工業(yè)司準備中的產能限制法案,它要求外資必須把新技術轉讓給合資企業(yè)中方,進行合作研發(fā),以換取新增產能的批文。這將是放在外資頭上的一個人工天花板。

  然而,這個計劃的前景也不容樂觀。某外企工作人員以車界幾十年的工作經驗判斷,中國汽車最缺的是三樣東西:以發(fā)動機為代表的總成研發(fā)技術;整車整合研發(fā)技術;還有就是基礎制造設備!墩囂卣鬓k法》只是為了拿到第一樣東西而已。

  反思政策會發(fā)現,時間控制是我們最大的失誤。在上世紀90年代末,外資品牌一半進來、一半還在外時,政策沒有行動;本世紀初,當時的國家經貿委和計委放棄國產化要求,準備制定新法規(guī)時,這個難產的法規(guī)又讓中國汽車產業(yè)整整等了三年。一直到2005年才出臺了這部《整車特征辦法》,而此時外資在市場上已經拿到90%的乘用車份額。而在法案出臺后,把更具殺傷力的40%國產化標準延長到今年,卻把“總成必須國產”這個潛臺詞直接暴露出來,給了外資一個“中國準備攫取外國技術”(來自美國汽車媒體的說法)的口實。也正是因為總成國產的訴求,直接導致了政府部門在WTO法律層面的被動。

  7月5日,誓不言敗的發(fā)改委和海關總署正式向歐盟和美國做出答復:總成國產不能改變,但60%進口件視為整車的標準可以延期執(zhí)行。參與談判的一位官員說:“外國人一聽就明白了。”同時,談判小組之外的工作人員重整旗鼓,發(fā)誓要把外資將中國轉化為全球制造基地的企圖扼殺,為制訂新政策迫使外資轉讓核心總成技術提供時間。

  現在,一切都要看企業(yè)的反應了。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編輯:郜威偉】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