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馬斯喀特四月十五日電 題:極限之旅
中新社記者 沈晨
從阿拉木圖開始,飛機成了我們的家,座位就是我們的床。連續(xù)九站夜航,坐著在天空睡覺,家常便飯。
四月十五日的深夜,突然變得不習慣。因為這個晚上,我們可以“踏踏實實”地在地面上好好睡上一覺。
阿曼灣的海風吹打著窗戶,房間里仍亮著臺燈。深夜結束的圣火傳遞,留給我們的工作時間并不充裕,與北京四個小時的時差,督促著我們這些隨團記者奮筆疾書,爭取在第一時間把阿曼傳遞的盛況告訴全世界的華人。
為了節(jié)約傳遞時間,自阿拉木圖開始,“奧運圣火號”一直采取夜航的方式,把取自希臘奧林匹亞的圣火傳至伊斯坦布爾、圣彼得堡等城市。其中,從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經停安哥拉的羅安達,飛抵坦桑尼亞的達累斯薩拉姆,一程足足花了十六個小時。
十六個小時坐在狹小的飛機座位上,完成吃飯、睡覺、寫稿,腿麻了,眼睛花了,肚子餓了,腦袋暈了,完全是次“極限之旅”。
這個極限,就是對圣火傳遞運行團隊、贊助商、護衛(wèi)隊員及隨團媒體身體極限的考驗。從三個多小時的飛行,到十六個小時的遠征;從兩個小時的時差,到十五個小時的差別;從凌晨出發(fā),到深夜結束;每個人似乎都需要鋼鐵一般的意志,鋼鐵一般的身體。
北京奧組委火炬接力中心副主任張明說得很清楚,“極限之旅”考驗得不僅僅是體力,更考驗意志。
四月十五日,是北京奧運圣火海外傳遞開始后首個休整日。但“極限之旅”的休息日,決非平常感念之休息日。
四月十四日凌晨五時,抵達馬斯喀特;晚上十時,北京奧運圣火馬斯喀特站的慶典儀式才在阿爾庫魯姆公園落下帷幕;四月十五日晚九時,圣火就將離開馬斯喀特,前往下一站——巴基斯坦的伊斯蘭堡。
從十四日晚十時,到十五日晚九時,二十五個鐘頭,要完成對馬斯喀特站的全面報道,還要準備伊斯蘭堡站的前期準備。任務還是很艱巨,凌晨的阿曼灣邊,仍有星星點點的燈光從我們的房間流出來。
四月十五日,休息日,似乎更多體現(xiàn)在字面上。對于“極限之旅”的參與者來說,沒有休息日。(完)
專題網站:北京奧運會火炬?zhèn)鬟f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