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1電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指出,不同改革路徑會影響、甚至決定金融改革的最終命運,在這方面,印度國有銀行改革的成功和東歐、阿根廷金融改革的失敗為中國提供了歷史經驗教訓。因此,專家稱中國銀行改革應堅持“兩條腿走路”。
據(jù)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劉煜輝介紹,在國有銀行改革之前,印度的情況與中國很相近。1991年,印度政府進行銀行業(yè)改革,對外資進入嚴格限制的同時,在國內大力發(fā)展私營銀行,改革政府壟斷的金融體制,以競爭促發(fā)展,取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印度銀行業(yè)改革取得了國際市場公認的效果。
文章指出,阿根廷曾是國際貨幣基金積極推薦的改革典范。然而,2001年底,阿根廷出現(xiàn)貨幣貶值、銀行癱瘓、存款凍結。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楊斌分析說,阿根廷金融業(yè)的開放力度過大,跨國銀行所占銀行業(yè)資產比重超過60%,政府喪失監(jiān)管和宏觀調控能力,無法抵御金融恐慌制止資本大量外逃,造成了金融危機的爆發(fā)。
文章還分析了東歐國家開放操之過急扼殺本民族資產發(fā)展空間的例子。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教授張帆分析說,在把國有企業(yè)賣給“外國戰(zhàn)略投資者”的口號下,東歐國家沒有采取一些可以有助于保護本國投資者的限定政策,甚至沒有打算幫助本國投資者在稍晚的時候去取得國有資產,從而滑入“附屬資本主義”的深淵。
文章稱,印度和阿根廷迥然不同的命運體現(xiàn)了路徑選擇對銀行改革的重要意義。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周正慶指出,銀行改革應堅持“兩條腿走路”,既要注意解決商業(yè)銀行體制機制上的一些問題,學習、借鑒外國的經驗,也要重視金融安全。
周正慶還表示,對于銀行改革中是否一定引進國外戰(zhàn)略投資者問題,要走出一個認識誤區(qū):不能因為不引進戰(zhàn)略投資者、不把外資請進來當股東,就說是拒絕學習國外先進東西。外資銀行有好做法,可以高薪聘請外籍職業(yè)管理人來工作,也可以任命他們當總經理,但他們要按照我們的目標把好的東西引進來,干得好獎勵,干不好走人。(叢亞平、黃庭鈞、徐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