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9日電 《國家賠償法》的修改已列入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guī)劃,將來,賠償范圍會不斷擴大,賠償標準也會不斷提高———這是記者昨日從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舉行的“紀念《國家賠償法》實施十周年座談會”上獲悉的。與會專家認為,為保障受害人順利獲得賠償,國家賠償應與錯案追究“劃清界限”。
據新京報報道,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勝明、知名法學教授陳光中、應松年、趙秉志、姜明安、馬懷德,北京高院院長秦正安和副院長賀榮等應邀出席了會議并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與會專家認為,《國家賠償法》的實施是現(xiàn)代法制國家的重要特征,將所有國家機關都納入了法律責任體系,同時也是落實《憲法》的一個重要措施!稇椃ā返41條規(guī)定:“由于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侵犯公民權利而受到損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規(guī)定取得賠償的權利!薄霸诜刹粔蛲晟频那闆r下,遇到問題要有利于受冤屈、受損害的個人和組織,作向申請人傾斜的解釋!蓖鮿倜鞲敝魅畏Q,今后《國家賠償法》的修改也會朝著這個方向努力。
據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劉志新介紹,全國各級法院已受理國家賠償案件15867件,決定賠償的有5442件。目前國家賠償的形勢不容樂觀,不但當事人不敢提賠償導致立案難,很多國家機關對此問題的認識也不足。
與會專家提出,國家賠償應與錯案追究“劃清界限”,不能一提國家賠償就要回頭追究工作人員的錯誤。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馬懷德認為,《國家賠償法》是一部救濟法,而不是責任法。行政機關在履行職責的過程中,對個人、組織造成損害的必須實施救濟。但這種損害的造成不一定就是責任問題,過多地追究工作人員責任,只能造成各機關相互推諉,形成一旦賠償就證明自己有責任的想法,反而導致受害人難以獲得賠償。
他還認為,國家賠償不能等同于機關賠償,國家賠償涉及到的是國家責任,機關只是代表國家承擔。而目前的《國家賠償法》把賠償機關確定得過細,層級過低。應該借鑒國外的做法,把賠償機關確定為一級政府,這樣也就可解決各機關互相推諉導致受害人無法獲得賠償的問題。
馬懷德教授還提出,《國家賠償法》中應該設置精神賠償,并且應大幅度提高賠償金額。他舉例稱,“一個人被羈押幾個月甚至幾年,所受到的精神損害與在超市被搜身是不一樣的!彼粲踉O立國家賠償基金,實行滾動式資金積累,讓國家賠償在資金上有保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應松年建議,我國國家賠償的標準應接近國際賠償標準。目前我國的國家賠償只相當于補償,“國家做了錯事,應該進行懲罰性賠償”。他說,在現(xiàn)實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事實上實現(xiàn)絕對不發(fā)生侵犯國民權利的事件,當國民權利受到侵犯后,是否能及時有效得到賠償才是問題關鍵。(李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