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相對較為獨立、所受行政干擾較少、評審較為公正,保證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用20%的經費,推出了基礎科研近80%的成果
科學家們在批評中國目前的科技經費掌控體制——主要以科技部為代表時,往往會提及一個相對較為獨立、所受行政干擾較少、評審較為公正的組織,即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在原中國科學院基金局的基礎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于1986年2月成立,負責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基礎研究和自由探索為主,系國務院直屬事業(yè)單位。最初暫掛靠科技部,2000年獨立出來。
它的資金來源主要是中央財政科學事業(yè)費預算撥款,和一小部分社會捐助。去年財政批了22個億,約占全國基礎科研投入的20%?萍疾恐袊萍即龠M發(fā)展研究中心柳卸林博士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予以了肯定,“科技部推出的是‘課題組長負責制’,而自然科學基金是由‘同行評議’來決定。自然科學基金的管理人員,權力比較有限,主要是專家意見說了算,科學家有自主權,匿名評審,也比較公平,看不到很多官僚的作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是按照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科學基金制模式運作的,即依靠科學家、尊重科學自主性的民主管理機制,與“平等競爭、激勵創(chuàng)新”的運行機制。有人說,它是“用20%的經費,推出了基礎科研近80%的成果”。
那么它的實際運作情況怎么樣?在立項、評審及監(jiān)督管理方面又有怎樣的不同?
自下而上的立項與背靠背評審
與科技部先立計劃的立項方式不一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模式,由科研人員自主申報,再進行評審立項,鼓勵自由探索。
自然科學基金面向全國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主要資助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部分應用研究。每年的3月31日截止項目申請,5月到6月由專家在線評審,9月公布最后評審結果,當年底進行第一次撥款。
2003年自然科學基金委共收到4萬多件申請,經過評議、評審,最后約8000個項目得到資助,資助率為20%左右。
基金項目的評審一般按照初審、同行專家評議、專家評審組或專業(yè)委員會評審的程序進行。
在《國家自然科學管理規(guī)定》中,把“依靠專家、發(fā)揚民主、擇優(yōu)支持、公正合理”定為基金項目的評審原則,而其中又把“依靠專家”放在第一位的位置,用鄒承魯的話說,就是“科學家管理科學的事情”。
“所有的評審都完全依靠專家,是否立項、該撥多少數額的經費,都由專家決定,基金委相當于一個組織與執(zhí)行機構,工作人員不干預評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監(jiān)督委員會吳善超處長對《中國新聞周刊》說,這是依靠科學家民主管理的機制。
而參加評審的專家都由基金委各科學部來挑選;鹞媱澗痔锲鸷晗颉吨袊侣勚芸方榻B說:“現(xiàn)在各個科學部不管是主任還是副主任都是院士,此前都是科研領域一線來的。陳宜瑜主任是中科院過來的。主管我們的朱道本副主任,原來是化學所的所長。從分工來說,也基本上是因專業(yè)背景決定的。一般基金的工作人員,同樣不是從行政部門過來的,本身都是科研工作者!
評審專家每兩年更換一次。這兩年基金委引進了一些海外專家,他們與國內部門較少利益沖突關系,發(fā)言更為直率。
評審過程中采用評審回避制度,即項目申請人與評審專家背靠背,雖然實際上不可能完全做到匿名評審,但有一點是基金委保證的,即無論是同行評議還是專家評審會,申請人事前都不知道負責審議的是哪些專家。
除此之外,與申請人同一單位的專家不納入評審專家之列,如有師生關系,也盡力回避。
饒毅曾經參與過一個神經醫(yī)學方面的基金重點項目的評審。會評的專家中,其中有一個人可能認識被評者——饒毅發(fā)現(xiàn),在討論的時候他在幫申請人說話。但是專家說話也要用專家的觀點,不能逾越標準。最后的結果,則是這個專家被更多的專家意見所改變,發(fā)表了與原來相反的專業(yè)意見。
申請項目的創(chuàng)新能力、經費預算,全由專家獨立判斷,那么各位專家是否都能盡職盡責呢?自然科學基金委已經開始加強專家信用管理建設,對專家的評估主要從兩方面考察:一是評估專家是否認真負責,著眼于其評議的有效性;二是專家的判斷力與預見性。
“如果一位專家在評審中不負責任,多次出現(xiàn)無效評議,這種情況一再發(fā)生,那這名專家的判斷力與預見性就值得懷疑了”,吳善超說。
項目的動態(tài)管理與監(jiān)督
立項之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與項目負責人簽訂項目合同,由財政部按年度進行撥款,經費直接撥至項目負責人依托單位,其單位負有管理與監(jiān)督的責任,項目經費的5%劃作該單位的管理費。
每個項目每年都要向基金委遞交一份年度報告,報告其項目進展及經費管理情況。
重大項目每年至少召集一次學術交流和工作協(xié)調會議,負責向科學部報送項目研究工作年度報告、項目所屬課題年度進展報告、項目中期進展報告、中期經費執(zhí)行情況報告、項目及課題結題報告等。
年度報告出現(xiàn)問題的,將得不到延續(xù)資助撥款。
項目完成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就其完成情況進行同行專家評議,分為三四個等級,評價情況將與下一次申請掛鉤,評為優(yōu)秀的,在以后的申請中能夠得到基金委的優(yōu)先照顧。最后的評議一是看培養(yǎng)人才情況,二是看其工作質量與工作態(tài)度。
“完成情況的評審并不完全以成敗論英雄,基礎科學的科學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預見的;如果工作態(tài)度認真,也培養(yǎng)了很好的人才,最后仍失敗了,基金會是寬容這種失敗的;饡淖谥际枪膭顒(chuàng)新,寬容失敗,為科學家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科研環(huán)境”,吳善超說。
同時,自然科學基金委設有一個監(jiān)督委員會,監(jiān)督委員會成立于1998年,現(xiàn)有19名委員,都是科學家和管理專家,負責受理不端行為的投訴。1999~2002年共受理了155件關于各類不端行為的案例,最后查實的有44件,不端行為主要有四類:偽造數據7%,弄虛作假40%,剽竊34%,其他19%。第四類“其他”包括重復申請、假冒簽名、虛報工作經歷、夸大表述工作基礎等。
2003年共收到科技工作者來函101件,其中匿名來函39件。投訴舉報內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違反科學基金評審管理規(guī)定贈送禮金1件,違反科學基金項目或經費管理規(guī)定17件,發(fā)表論文抄襲剽竊17件;在申請書或結題報告中弄虛作假26件;發(fā)表論文一稿多投5件;專家評審不公16件;詢問情況及建議8件;濫用科學基金經費2件;評審專家違反保密規(guī)定1件;受資助單位內部管理問題1件;其他7件。
對最后查實屬實的,輕則警告、批評,重則取消其申請資格。針對2003年投訴,經調查核實,對有關人員或單位提出通報批評5件;提出內部通報批評2件;提醒注意學風問題2件;取消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資格3件;撤銷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件。
“很多人認為科技界因其專業(yè)性強而比較獨特,外界無權評價,這使得科技界成為一個封閉的圈子,外界難知其詳。然而科研也要講科學道德,這在無論哪個領域都是共通的”,吳善超認為科技界有必要變得開放一些,接受外界的評價。
監(jiān)督委員會也會受理項目經費使用不善的投訴,但委員會不負責財務審計,這點有別于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美國審計總署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設有分部。吳善超告訴記者,“我們接到此類投訴后,不能直接調查,而是報給其依托單位去查!
另外,監(jiān)督委員會開始試行派駐監(jiān)督小組參加評審會,2004年組成了三個監(jiān)督小組參加評審會,實地了解科學基金評審情況。
科技成果與人才的儲蓄所
“因為自然科學基金會有很多面上項目,項目比較小,而基金委鼓勵創(chuàng)新,且寬容失敗,注重科研項目的潛力,很多知名科學家最初都是從這兒起步,然后再逐漸申請科技的973大項目,973有很多項目就是在基金會孕育的!眳巧瞥f,自然科學基金會就像一個成果和人才的儲備所。
有人稱,自然科學基金會是“用20%的經費,培養(yǎng)了基礎科研近80%的成果”,吳善超不同意將科研成果如此量化,盡管事實上基金會的貢獻確實有據可查。
2003年中國科技人員在國際權威的《科學》(Science)、自然(Nature)發(fā)表論文43篇,其中17篇(Science 9篇、Nature 8篇)論文標注曾受過科學基金資助,29篇論文作者曾受過科學基金資助,占總發(fā)表論文篇數的67.4%。
《中國科學》刊登論文551篇,其中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391篇,占71.0%。《科學通報》刊登論文518篇,其中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323篇,占62.4%。
200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獎2人,其中劉東生院士是我國地球環(huán)境科學研究領域的專家,他使中國在古全球變化研究領域中躋身世界前列,他曾受過自然科學基金多項計500余萬元的資助。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國家科技獎勵中的高等級獎項,自1956年至今我國先后僅有9次頒發(fā)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2003年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一等獎1項,獲獎人陳均遠、侯先光、舒德干曾獲得科學基金約18個相關項目的支持;授二等獎18項,其中16項(15項內地獲獎成果)的獲獎人均曾不同程度地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此前200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為蔣錫夔院士、計國楨教授帶領的課題組,獲獎項目為“物理有機化學前沿領域的兩個重要方面———有機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學的研究”,經過了20年的研究,這個項目從1985年開始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支持,18年間從沒有間斷過經費資助。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作者:劉溜劉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