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2005年中國經濟:貨幣政策在“煎熬”中尋求平衡

2004年12月24日 07:23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三日電 題:二○○五中國經濟:貨幣政策在“煎熬”中尋求平衡

  中新社記者 李鵬

  隨著實施了七年的積極財政政策明年退出,貨幣政策對宏觀經濟將產生更為舉足輕重的影響。利率需不需要再提高?人民幣如何頂住熱錢沖擊?貨幣政策的每一個決策常常是左右為難,需要格外小心,在即將到來的二○○五年,中國仍然需要在“煎熬”中尋求貨幣政策的平衡。

  今年以來,中國央行積極配合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貨幣政策的重點轉向防止通貨膨脹:實行再貸款浮息制度和差別存款準備金率制度;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放寬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浮動區(qū)間,同時允許存款利率下;靈活開展公開市場操作,調控金融體系流動性等。尤其是十月末,中國央行九年來首次加息,更是投下政策信號之“一石”,激起國內外市場的“千層浪”。

  在央行一系列金融調控手段的配合下,中國今年的宏觀調控已取得成效,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過快勢頭得到遏制,貨幣信貸運行按預期的方向發(fā)展,人民幣匯率也保持了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wěn)定。

  此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指出,二○○五年中國將繼續(xù)執(zhí)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如何看待明年貨幣政策的穩(wěn)。磕撤N意義上說,用“穩(wěn)健”作為貨幣政策取向并不確切,因為貨幣政策不可能追求“不穩(wěn)健”。中國貨幣政策包括財政政策之所以均選擇“穩(wěn)健”,實際上反映了政府讓經濟“軟著陸”的訴求——目標是防止大起大落,確保經濟平穩(wěn)較快增長。

  從經濟學理論的角度出發(fā),貨幣政策一般可分為擴張、緊縮和中性。雖然近年來中國一直實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但不同的年份實際上有不同的側重。亞洲金融危機后的前幾年,中國的貨幣政策“穩(wěn)中偏松”,從去年開始則“穩(wěn)中偏緊”。此間有分析人士指出,明年的貨幣政策更多地追求“中性”。

  “中性”就是在松和緊中尋求平衡,因為對于利率和匯率如何調整的問題,中國央行始終面臨兩難選擇的煎熬。利率升,可能損害經濟增長速度;不升,則經濟過熱壓力難消。人民幣匯率的調整也是如此,人民幣目前升值與否都可能意味著中國匯率政策的獨立性和穩(wěn)定性受到威脅,因此任何輕舉妄動都有可能是災難性的。

  不僅如此,利率和匯率各自的變動往往也是給對方出難題,比如利率升,會加大人民幣升值壓力;而人民幣升值會刺激更多的熱錢涌入,最終誘使中國經濟大起大落。

  為什么中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抉擇如此棘手?一方面是因為貨幣政策的市場化機制還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金融基礎還不穩(wěn)定,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還比較脆弱難以經受大風大浪。

  所幸的是,中國今年在這兩方面的改革都取得進展: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和人民幣資本項下的可兌換等基礎性工作,并且國有商業(yè)銀行改革也邁出實質性步伐。顯然,隨著這些改革逐漸取得成功,中國貨幣政策將變得更為簡單,也更為有效。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