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科教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幾代人一道參觀 楊振寧少年寄居處成文化觀光地

2004年11月18日 16:28

  中新社合肥十一月十七日電 題:楊振寧少年寄居處今成文化觀光地

   中新社記者 顧立軍 朱禮文

  楊振寧,一九二二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一九五六年他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并共同榮獲一九五七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安徽省肥西縣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三河老街上的一間民間宅院,曾是楊振寧少年時代的寄居地。

  三河不大,但名氣不小。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在此力克湘軍,史稱“三河大捷”;一九九0年,安徽發(fā)大水,三河老街在二十分鐘內淪為澤國,后因各方援助,得以重建,并再次聲名大震。

  時至深秋,漫步三河古街,昔日鐵馬金戈早已難覓蹤影,放眼好一派水鄉(xiāng)風光,慕名而來的游客三三兩兩點綴街頭巷尾。

  粉墻黛瓦,雕梁畫棟,飛檐翹角,一座明清建筑風格的民間宅院,門楣上書“楊振寧舊居”大字。

  楊振寧舊居,前身是三河孫大生老字號藥鋪。一九三七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少年楊振寧追隨廬南中學遷至古鎮(zhèn)三河肥南中學讀書,與母親一同寄住在居于此處的外婆家。

  三河古街重新裝幀的“楊振寧舊居”,是一座典型的磚木結構的明清風格宅院,木門格扇,鏤刻雕花,古意盎然。

  踏進門來,所見三進三落的庭院,從前廳透過玄關扇門,一眼就能穿過中廳直到后院后廳。前廳右側,貼有楊振寧博士巨幅照片,廳內配有電視音響設備,正在播放《走遍中國——楊振寧》專題片和當年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獎頒獎的紀錄片。

  穿過天井到達中廳,廳堂內完整地陳列有一整套圖片與實物資料,從楊振寧少年求學、青年獲獎,到留學授教、回歸故里,詳盡記錄了他大半生的奮斗歷程。陳列也頗具創(chuàng)意,從左至右,起點是楊振寧古鎮(zhèn)三河歲月,到二00一年楊振寧重回三河為終,它記載的不僅僅是一位科學偉人拼搏奮斗、孜孜以求的成功之路,更是一個海外游子風雨兼程、情系故土的赤子之心。

  再往里走,就到杏園和后廳,這是少年楊振寧讀書起居的地方,杏園里草木葳蕤,一條碎石鋪成的小徑直到后屋。后廳右邊廂房是臥室,室內擺設極其簡單,一床一桌一椅一柜,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一盞煤油玻璃罩燈。

  廂房窗邊的木柱上赫然一整片黑漆漆的印跡,已經(jīng)成為當?shù)匕傩战虒ё拥芘ψx書的鮮活案例。據(jù)說有一次,楊振寧在屋里看書久了忘記了時間,門外廊下爐火生起來燒著了門柱,直到聞見糊焦味兒,他才如夢初醒,“杰作”也就保留至今。

  二00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已近八十高齡的楊振寧重返闊別六十多年的三河舊居,撫摸著這塊燒焦了的門柱,他欣喜地連說:“是的,是的,這是我留下的……”

  如今的故居,深深吸引著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當?shù)匕傩胀ǔJ呛脦状艘坏狼皝韰⒂^,以實地的探訪,品味偉人足跡,啟發(fā)后輩努力。

 
編輯:德永健】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