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 |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 臺 灣 | 華 人 | 科 教 | 圖 片 |圖片庫|時 尚
汽 車 |房 產|視 頻|商 城|供 稿|產經資訊 |專 稿 |出 版 |廣告服務|演出信息| 心路網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人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1.5代”移民亮相美國主流社會 締造華裔新傳奇

2004年10月25日 10:21

  中新網10月25日電 “第1.5代移民”,正用來形容越來越多介乎傳統(tǒng)第一代移民和第二代移民之間的美國華裔移民。據(jù)《亞洲周刊》報道,“第1.5代”身上不同于一二代華裔移民的特質,使他們“帶有中國特色”卻自如得融入美國社會。

  據(jù)了解,“1.5代”從中國大陸、臺灣、香港移居美國之后,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卻飛躍至美國主流社會之內,既擁抱美國社會,也難忘中華文化,他們不再局限于過去第一代移民的心態(tài):要么固守在唐人街內劃地為牢,要么一切唯“美”是從,向白人主流價值靠攏;他們也沒有第二代移民那種徹底美國化、與中華文化的關系只剩下偶爾吃中國菜的疏離感。

  這些第1.5代移民在美國藝壇的表現(xiàn)最為耀眼,展現(xiàn)了美國社會最新一波的中華文化驚艷。他們包括了香港時裝設計師譚燕玉(Vivenne Tam)、名震好萊塢的香港導演吳宇森和臺灣導演李安。在樂壇方面,中國精英人才輩出,除了近年紅透半邊天的中國鋼琴家郎朗,還有大提琴家王健、紐約愛樂樂團百年來首位女助理指揮張弦。在作曲方面,兩岸三地所熟悉的譚盾,創(chuàng)意不斷,而近年美國歌劇《毛夫人》、《銀河》的作者盛宗亮,也脫穎而出。

  跨文化背景各有優(yōu)勢

  囊括美國多個藝術大獎的作曲家盛宗亮是現(xiàn)今美國古典樂壇的跨文化音樂的佼佼者,他以中國素材、揉合西方音樂形式的作品,如悼念南京大屠殺的琵琶管弦樂曲《南京啊!南京!》、運用京劇元素的音樂劇《銀河》等,為西方藝術界帶來對中國文化全新的認知,開辟新的現(xiàn)代中國音樂語言。

  盛宗亮一九八二年畢業(yè)于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并同年到美國學習音樂,先后在紐約市立大學皇后學院及哥倫比亞大學音樂系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p>

  盛宗亮說,來美后的創(chuàng)作主要是以西方音樂的知識作為框架,加上對中國音樂的熱忱,來創(chuàng)作創(chuàng)新的中西元素兼?zhèn)涞男率揭魳罚钗鞣焦诺錁穳呏酊F。

  到了美國,身在異地,盛宗亮表示會自覺地突顯了自己的文化不同之處。但他說不要因為感到與主流不同而不安。他強調藝術創(chuàng)作要“混血”,當兩種文化互融得分不清的時候,就產生化學作用!澳阆纫獙|西文化有深刻的了解,然后經過自己的消化,融為一體,才能產生新的東西,變成自己的作品。”

  文化尋根重拾自我

  在香港出生,留學英國十五年、一直學習西方建筑學理論的楊志超,一九九六年在英國大學畢業(yè)后回到香港,發(fā)覺自己“失根”,過去青少年時期所熟悉的香港生活已經不復存在,頓感自己與步伐急速的香港生活脫節(jié),有好一陣子丟失在尋找自我的身份和文化認同的重重迷宮之中。這種失落感,有如久客異鄉(xiāng)的游子回家后“相見不相識”的感嘆。

  對比起盛宗亮早期在大陸受到扎實的中國藝術的培養(yǎng)和訓練,在英國殖民地的香港長大的楊志超說自己在中、英雙重文化的探索過程中,因為自己的中國文化的本位已經是模糊,所以格外迷惘。

  “作為一個殖民地,香港的學生一直沒有全面了解自己本土香港和中國的歷史。我到了歷史悠久的英國后,覺得自己好像是沒有文化歷史涵養(yǎng)的,一片空白”。“我在英國不停的思考、懷疑、重新為自己的文化定位。我作了很多關于應用藝術的研究,希望尋找一些答案。我發(fā)覺傳統(tǒng)的中國工匠的手藝是世界上最好的,但這點卻沒有被廣泛承認。所以我希望利用他們精巧的工藝加上香港本土文化意念打造新的華人生活品味和藝術!

  楊志超說他平日喜歡在香港的舊區(qū)和舊的屋村閑逛,以香港的街頭文化和市井生活的元素作為創(chuàng)作的靈感。不起眼的報紙分類小廣告、香港的建筑物都成為了他設計時髦手袋的拼圖圖案。

  兼容并包不要標簽

  楊志超說不喜歡被以國籍劃分!拔伊粢獾胶芏嗳藞猿忠試业赜騾^(qū)分人。在香港回歸后,很多英國、西方被媒體把我改稱成‘中國建筑師’。若果換上是形容歐美的建筑師,通常是不需要這樣刻意強調國籍的。這有點突兀的!

  盛宗亮則以平日的飲食習慣來詮釋。“我在美國吃中餐或西餐都可以。我是混在一塊的。這對于藝術家來講是一種好處,可以去取各家之長處補其他不足的地方”。

  淘汰糟粕保留精華

  對于來勢洶洶的“全球化”、美式流行文化對全球國家的大規(guī)模輸入和對地方民族文化侵略,幾位藝術家各有不同的解讀和看法。

  盛宗亮說,在任何歷史時期,總會有源源不絕的東西產生,而當中會出現(xiàn)很多的文化垃圾。但經過時間的洗禮、篩選,它們會被淘汰、被遺忘,只有最好的會被留下。

  楊志超則引用風靡全球的美國時裝設計師Calvin Klein的一句名言:“每一個人都穿成美式的”,來剖析美式文化全球化的現(xiàn)象。“我們現(xiàn)在還沒有人工的方法去阻止這股狂潮,我們只可以順應這潮流。但隨著二十一世紀的開展,中國在國際地位的提高,我們可不可以利用美式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并從中滲入中華文化的元素來推廣中國文化呢?”

  有關專家指出,這些“第一點五代”移民的成功,得益于在全球化的年代,擺脫了過去傳統(tǒng)意義上的第一代移民揮之不去的鄉(xiāng)愁,不會日夜思念重返唐山“落葉歸根”,也沒有過去第二代移民只著重“落地生根”,要致力割斷與華夏故園的臍帶。第一點五代移民可以游刃于兩者之間,進可攻退可守。他們以中華文化的背景為傲,但也融入到美國主流文化中,兼具兩者之長,而無兩者之短。

 
編輯:劉瓊】
:::相 關 報 道:::
·《云的南方》在美獲獎 芝加哥電影節(jié)獎勵華裔少女 (2004-10-25)
·公開承認同性戀身份 華裔女性進入澳洲工黨核心 (2004-10-24)
·印尼華裔女部長馮慧蘭:經濟學博士 家曾住上海 (2004-10-23)
·華裔女星白靈解禁! 重新可以接拍內地影視片約 (2004-10-22)



  打印稿件
 
:站內檢索:
關健詞1:
關健詞2:
標  題:
涓浗鏂伴椈緗?404欏甸潰
location.; } else { if (navigator.appName.indexOf("Explorer")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innerText = second--; } els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totalSecond').textContent = second--; } } }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shù)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大觀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 1024*768 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