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烏魯木齊七月五日電(記者汪金生)記者五日從有關部門獲悉,曾一度瀕臨滅絕的新疆北鯢種群數量正迅速回升,已由八年前不到二千尾恢復到現(xiàn)在的六千多尾。
據長期從事北鯢繁育工作的新疆師范大學教授王秀玲介紹,新疆北鯢種群數量的回升,一方面是因為保護及時有效,另一方面是當地氣候轉向暖濕,越來越適合北鯢的生長發(fā)育。
新疆北鯢存在于地球已經有三億多年,曾與恐龍同處一個發(fā)展年代,在脊椎動物系統(tǒng)演化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約兩億多年前,新疆北鯢在準噶爾盆地的水域中曾有廣泛分布,但目前僅分布于中國新疆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交界處極狹窄的范圍內。因這一物種極為珍稀,已被列入“世界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聯(lián)盟紅皮書”及“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
王秀玲說,更為可喜的是近年來新疆北鯢人工繁育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今年四月份,多年沒有產卵的北鯢開始產卵,這對新疆北鯢種群的迅速壯大有著重要的意義。
新疆北鯢在中國僅見于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關專家在溫泉縣西部阿拉套山、別珍套山發(fā)現(xiàn)有北鯢種群分布。一九九七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政府正式批準建立“溫泉新疆北鯢自然保護區(qū)”,對其展開了有效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