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麥凱恩和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奧巴馬于美東時間15日晚上9時(北京時間16日早上9時)在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展開總統(tǒng)選舉投票前的最后一場電視辯論。雙方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就各自的經(jīng)濟計劃展開唇槍舌戰(zhàn)。
|
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麥凱恩和民主黨總統(tǒng)候選人奧巴馬于美東時間15日晚上9時(北京時間16日早上9時)在紐約霍夫斯特拉大學展開總統(tǒng)選舉投票前的最后一場電視辯論。雙方坐在同一張桌子前就各自的經(jīng)濟計劃展開唇槍舌戰(zhàn)。
|
中新網(wǎng)10月26日電 據(jù)美國《僑報》報道,來美10年以上的華人,恐怕都有切身體會:這些年中國迅速發(fā)展,影響力擴大,海外華人與有榮焉,說話更硬氣了,腰桿挺得更直了。但他們又擔心:如果超級大國美國與崛起的中國不能和睦相處,旅美華人的日子就不會好過。他們期盼:無論誰當總統(tǒng),美中要合作,不要對抗。
中文熱見證中國影響力擴大
1993年6月6日,馬里蘭大學中國留學生李珊英與其他中國學生一起,建立大華府地區(qū)第一個大陸人辦的中文班時,她絕對沒有料到,15年后這個中文班會發(fā)展成全美最大的中文學校之一——希望中文學校。
回想那段菁菁歲月,李珊英對記者說:“那時候可真是十幾個人、七八條槍呀,連招生簡章都是用毛筆寫的,去研究生宿舍一個一個門洞地貼。第一天開課,來了26個學生,我已經(jīng)很滿足了!
今天,希望中文學校擁有7個校區(qū)、4千多學生,成為大華府地區(qū)最大的華人社區(qū)。每周末來這里上中文課的不僅有華人子女,也有美國家庭領養(yǎng)的中國孩子,以及沒有任何中國背景的美國孩子。
李珊英說,中文學校發(fā)展最快的時期是2000年以后,而這正是中國迅猛發(fā)展,中美來往更密切的時期;中國不再被美國看成是無足輕重的國家。
在希望中文學校任職的同時,李珊英2003年起到私立的華府國際學校任中文老師,親身見證了中文熱在美國主流社會的興起。
李珊英說,她剛去時,那里只有兩個很小的中文班,10個學生。從2005年開始,學中文的美國孩子越來越多,現(xiàn)在每個年級都有中文班,中文被列入IB項目,已有近200學生接受過不同程度的中文教育。其它語言課程的老師也經(jīng)常講授中國文化和歷史知識。
李珊英說,以前美國人對中國一點都不了解,比如說起臺灣,很多美國人覺得與中國沒有關系。而現(xiàn)在,隨著美國人更多接觸中國歷史和文化,這種狀況有了一定變化。她親耳聽見美國學生私下辯論:一個學生問:“為什么叫中國臺北?”另一個學生答:“因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呀。”又問:“臺灣不是一個國家么?”答:“不,那是以前!
李珊英認為,隨著中國崛起,美國中文教育正在從以華人中文學校為主體,向美國主流學校教授中文為主體的轉化。她希望,不管誰當選美國總統(tǒng),都要認真對待中國,把中國看成合作伙伴,而不要看作敵人;她還希望,新總統(tǒng)能延續(xù)布什政府重視中文教育的優(yōu)點,在資金和政策上繼續(xù)盡力支持中文教育。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