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IT|教 育|健 康|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片·論壇|圖片網|華文教育|視 頻|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遲來的正義——評賀梅案判決

2007年01月25日 15:35

  (聲明: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從本網直接下載使用,如欲轉載請與原刊發(fā)媒體聯(lián)系。)

  2007年1月23日上午,全美華人關注已久的賀梅撫養(yǎng)權案峰回路轉,田納西州高等法院推翻2004年孟菲斯巡回上訴法庭剝奪賀紹強夫婦父母權的判決。從不到1歲起就離開生身父母,很快要過8歲生日的小賀梅,有望很快與賀家團聚。正如賀紹強所說,“當她每天早晨醒來時,她將會看到她的媽媽爸爸和弟弟妹妹,我們都有一樣的面孔。” 

  “可憐天下父母心”,賀家漫漫7年的煎熬,鍥而不舍的抗爭,終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結果。我們由衷地為賀紹強夫婦感到高興,為田納西州高等法院主持正義喝彩。這是情理的勝利,也是法制的勝利。情理法的一致,在此案判決中得到了美妙的統(tǒng)一!

  賀梅案即將落幕,然而,此案留給我們的思索是多方面的,留給我們的教訓是長遠的。

  首先,貝克夫婦的行為,以及孟菲斯巡回上訴法庭的判決,有著種族主義的濃厚陰影在晃動。當初,孟菲斯巡回上訴法庭錢德斯法官對貝克夫婦和賀氏夫婦哪一方更符合父母資格進行對比,認為賀梅在美國將比回到中國擁有更好的生活。

  這種看法是根本錯誤的,如果這樣的說法成立,美國人的生活水平世界最高,是不是說美國人可以隨意將窮國人家的子女據為己有?富人可以隨意將窮人家的子女據為己有?十指連心,再窮人家的父母也是父母,再窮人家的子女也是子女。以經濟能力作為撫養(yǎng)權的依據,無疑有種族和階級的優(yōu)越感在作祟。此例一開,后患無窮。

  第二,這起官司打的是撫養(yǎng)權的爭奪戰(zhàn),實質是對賀梅愛的爭奪戰(zhàn)。我們不否認,貝克夫婦對賀梅有執(zhí)著的,超越親情的愛。但是,這種愛卻走向了極端,走向了排他和仇恨。這也凸顯了中美文化的沖突。令人感動的是,打贏了官司的賀家,并沒有因此記恨貝克夫婦。賀紹強一再強調說,“我們想要我們的孩子記住他們(貝克家)的好,他們的愛!痹谄渲,我們看到了中華“恕道”的影子。我們衷心希望,一切為了孩子,賀梅并不因此案判決得到了生身父母而失去養(yǎng)父母,而是由一家之恨,變成兩家之愛。這樣的結果,才對賀梅今后的成長最有利!

  第三,中國人來到美國,除了要克服文化的差異外,尊重和熟悉美國的法律,也是非常重要的。當初,賀家因為經濟拮據,“自愿放棄監(jiān)護權” ,以為孩子不管怎么樣都是我的,留有模糊的空間,給貝克夫婦抓住了把柄,導致了這7年的煎熬。入鄉(xiāng)隨俗,華人來到美國,絕不能以想當然,以“情理”和“習慣”出發(fā),自以為是地處理問題,否則就要吃大虧。

  第四,正如美聯(lián)社報道中指出,從賀案爆發(fā)至今,賀家一直得到從中國大使館,華人團體,到華人媒體的鼎力支持。主流媒體注意到這一點,說明華人輿論在潛移默化中對此案起到了作用。賀案說明,在維護權益,維護公理正義方面,華人不應因籍貫和信仰的不同發(fā)出不同的聲音,這樣,才能獲得主流社會的重視和尊重。 

  賀梅案判決并非是一個故事的結束,而是新故事的開始。賀案是否給小賀梅留下陰影,她能否與已經十分陌生的生身父母很快融合,也是令人關注的。愿小賀梅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獲得她應該得到的愛,賀家也一路走好。(摘自美國《僑報》)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xié)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wěn)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tǒng)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jiān)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yè)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