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3月29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9日刊發(fā)署名文章說,中國赴日研修生討薪案勝訴這一案件,對于在日的中國研修生來說,最為意味深長的部分,并不是一次訴訟的獲勝,而是名古屋高等法院裁定外國人研修生也擁有勞動者資格,故此適用日本法律規(guī)定的最低工資限額,應(yīng)按照這一標準獲得賠償。這起案件的勝訴對中國研修生來說,堪稱里程碑式的勝利。
文章摘編如下:
3月25日,中國5名研修生狀告雇用公司拖欠工資一案在名古屋進行二審判決,名古屋高等法院宣布推翻一審地方法院四日市分院要求被告公司支付285萬日元的判決,改判其支付900萬日元賠償金。至此,中國研修生的賠償要求得到基本滿足,這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據(jù)中國研修生方面的代理人稱,這是日本高等法院,第一次將外國人研修生列入勞動者并按照最低工資限額判定賠償金額的案例。
長期以來,在日本的中國研修生,由于名義上是在技能學習中進行研修實習的人員,難以得到日本對于勞動者的法律保護。特別是工資方面,日本法律規(guī)定雇用勞動者,最低工資不得少于750日元/小時。然而,很多中國研修生每個小時的勞動所得,不過200-300日元,大大低于法律規(guī)定的界限。這一判例實際上宣布了低薪使用外國人研修生的日本公司違法,為今后外國人研修生索取勞動所得,爭取合法權(quán)利提供了極好的判例。所以,這起案件的勝訴對中國研修生來說,堪稱里程碑式的勝利。
這5名提起訴訟的中國研修生在日本一家清掃公司工作,因為雇主長期拖欠工資和解雇帶來的損害,他們毅然將該公司告上法庭,并提出賠償金約1,000萬日元的要求。二審判決后,被告公司表示不再上訴,接受這個判決。
日本的外國人研修生制度,最初是為了幫助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工人到日本學習先進經(jīng)營和勞動經(jīng)驗而產(chǎn)生的。日本對華友好人士大平正芳、池田大作等都在其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但是,在日本泡沫經(jīng)濟破碎的背景下,由于外國人研修生制度帶來的勞動者身份模糊,始終沒有采用日本法律中最低工資的概念,一些企業(yè)因此把外國人研修生制度變成了使用低薪雇用勞動力的一種手段。大批中國研修生因此以實習的形式在日本企業(yè)中低薪工作。他們的工作量大、薪水低,卻沒有獲得足夠的勞動保護,加上中介公司的盤剝,近年來屢屢釀成讓中日兩國輿論關(guān)注的“研修生案件”。
或許,名古屋高院對這起中國研修生討薪案的裁定結(jié)果,從法律角度為外國人研修生的身份進行了新的定義,致其可以依據(jù)日本的勞動法規(guī)維護自身權(quán)利。這給未來包括中國研修生在內(nèi)的外國人研修生在類似案件中獲得法律支持提供了良好的依據(jù),同時,或也能促進使用外國人研修生的日本企業(yè)因此有所戒懼而能夠達到自凈,避免將來出現(xiàn)更多相關(guān)問題。(薩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