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很多政治學學者的說法,改革開放前的中國,可以被認為是全能主義的國家,即國家權力滲透到了每一個領域,掌管了幾乎所有的事務,個人生活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干預。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國家權力的應用得到了規(guī)范,這是一個極大的進步,也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
但也不能說一切都已經(jīng)成為歷史。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于再清的一番話,提醒我們,全能主義在某些領域、在某些人的頭腦中,仍然揮之不去。中國選手周洋在冬奧會上奪冠后說:“拿了金牌以后會改變很多,可以讓我爸我媽生活得更好一點!边@個被認為充滿人性的獲獎感言感動了很多人。但于再清先生卻不這么看:“感謝你爹你媽沒問題,首先還是要感謝國家……要把國家放在前面!彼硎,要加強對運動員的德育教育。(3月8日《羊城晚報》)
改革開放之后,在很多領域的事業(yè)交還給社會、交還給市場之后,體育事業(yè)卻仍然是政府高度主導的格局,也可以說是之前全能主義的延續(xù)。原先的舉國體制被延用,國家通過巨大的投入來實現(xiàn)爭金奪銀、為國爭光的目標。
有什么樣的體制就有什么樣的觀念,于再清身處這一體制的上層,之所以要求周洋首先感謝國家,是因為在他的觀念中,運動員是實現(xiàn)國家目標的棋子,因此運動員不僅要在運動場上,在日常言行、道德觀念中,也要符合這一體制所要求的規(guī)范。有個性的觀念、想法和做法是不被鼓勵的,否則就要被批評,要被“加強德育”。比如說周洋,盡管她已經(jīng)在競技場上實現(xiàn)了國家目標,但稍微有點個性和人性的話語,立馬受到了首長同志的質(zhì)疑。
然而,這種全能主義道德觀能否站得住腳,很令人懷疑。古今中外,還沒有哪種正常的道德觀念,把孝敬父母和效忠國家對立起來,或者非要分出個孰先孰后。在中國傳統(tǒng)道德體系中,“孝”恰恰是核心,是起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合理的次序。越是以“公”的名義不容“私”,“狠斗私字一閃念”的道德觀,越是虛偽,對“公”、對社會的戕害越大。這已經(jīng)被歷史所證明。
不可否認,在舉國體制下,體育事業(yè)在獲得金牌方面,的確實現(xiàn)了目標。但是成本是否合理,卻一直受到人們的質(zhì)疑。這個成本,不僅是經(jīng)濟上的,那些被這一體制所扭曲的觀念與人格,實際上都會對社會造成損害,都會令社會付出巨大的成本。 周云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