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則關于中石化的新聞,不妨比較閱讀:一是發(fā)改委價格司在“關于成品油價格有關熱點問題的說明”中表示,中美油價“基本相當”,然而,其列舉的美國三地油價都是美國最貴的油價,作為比較的國內油價則是價格較低的93號汽油,事實上,扣除稅負后美國不少州的油價還是要比我們低(7月16日《揚子晚報》);二是,有網友爆料“中石化大樓一盞1200萬的天價吊燈”,再次把中石化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就此新聞,最有趣的評論是,就在前不久,中石化權威人土還煞有介事地聲稱,企業(yè)為了承擔社會責任,去年煉油實際虧損1144億。有網友大概算了算,原來中石化也就“虧了9533盞吊燈而已”。
平心而論,一家企業(yè)裝上1200萬的吊燈,雕欄畫棟,或者重樓飛檐,都不算什么稀罕事。財富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如何消費都是市場主體的權利與自由。我們實在沒有道理可以論證中石化的吊燈是裝100萬還是10萬的好,也沒有權力倒逼企業(yè)跟著我們的消費意愿走。然而,中石化的這個天價吊燈又顯然深深刺激了民眾,原因很簡單:一是它擅長于向政策哭窮,既然能哭來財政的真金白銀,則不應當在現實中搞人格分裂;二是它不斷傳遞一個“低油價不成活”的理念,降價降得心不甘情不愿,漲價漲得理由牽強。
按理說,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和它討論討論油價形成機制,分析分析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怎樣的油價才更具市場理性,尋求認知或價值認同上的統一。遺憾的是:一方面,當事企業(yè)拋出“裸油價”等概念繼續(xù)忽悠公眾;另一方面,群眾監(jiān)督或輿論監(jiān)督在油價問題上一直難以有效掘進,拋出的問題不是沒有回音就是被稀釋,喪失了正面對話的良好氛圍。于是,既然油價成了久攻不破的堡壘,那就只有從“吊燈”等角度入手,尋求突破口,指桑罵槐,聲東擊西,遲早會把企業(yè)引導到核心問題上來。
中石化的“吊燈”被異常關注,不能不說相關職能部門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譬如發(fā)改委價格司不僅拿美國高價油比我們的低價油,而且只到“中美油價基本相當”這個結論為止,邏輯悖逆不說,論證目的也讓人詫異——難道比較中美油價的結果就是為了讓大家搞懂誰高誰低?其實,數字上比大小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比較的終極目的還是指向國內油價合理與否。在關鍵問題上避重就輕,只談“相當”不“相當”,不對合理性給出判定,注定無法讓公眾滿意,樸素的民意自然會一如既往地以其他形式表達對高油價的不滿與不解。
長期以來,我們在油價溝通與協調機制上缺乏一個公正公開的對話平臺,凡事由壟斷油企說了算,加上部分職能部門傾向性鮮明的“解釋”或“說明”,公眾的合理追問已經漸被扭曲,產生知情與監(jiān)督權無法被滿足的失落感,進而只能尋找“吊燈”等物事喚起話語新鮮感,七拐八繞地回歸到油價問題上去。公眾為何要和中石化的吊燈過不去?搞清這個問題,并積極回應民意訴求之本意,石油企業(yè)才不至于淪入動輒得咎的境地,監(jiān)督也才不至于異化成罵樓怨燈的鬧劇。 (江蘇 宋桂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