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分組審議行政強制法草案,草案中有關“強行進入住宅”的條款成為討論焦點。許多與會人員表示,進入公民住宅是非常嚴重的行政強制措施方式,為防止在執(zhí)行時濫用權力,必須規(guī)定嚴格的法律程序。(新華社10月26日電)
其中一個具體建議就是,盡量不要把進入公民住宅這樣的權力給予一般行政機關,否則公民的基本權利會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對草案設定了6種行政強制措施方式的含混不清,有委員建議逐一做出具體規(guī)定,對限制人身自由、強行進入住宅等尤其應單設條款。
這6種方式是: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查封場所、設施或者財物;扣押財物;凍結(jié)存款、匯款;強行進入住宅;法律規(guī)定的其他行政強制措施。顯然,對公權力當如何止步于私宅之前的激辯,更為社會所關注。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jīng)濟與社會的發(fā)展,如何在法律層面進一步維護公民權利、規(guī)范公權力日益提上日程。一方面,從遏制“亂處罰”的行政處罰法、針對“亂審批”的行政許可法,到現(xiàn)在正在醞釀出臺的行政強制法,政府行為將愈加規(guī)范。另一方面,其他相關法律同樣有所策應。比如,從保障公民權利的角度來說,公眾之所以對物權法的規(guī)制寄予厚望、抱之以無限熱情,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物權既是人權的基礎,也是人權的重要保障。物權法的確立,既是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也是繼續(xù)深化改革開放的制度性保障。
從18世紀中葉英國老首相威廉•皮特“風能進,雨能進,國王的衛(wèi)兵不能進”的著名演講,到美國律師詹姆斯•奧蒂斯針對搜查令的雄辯,再到19世紀發(fā)生在德國的“波茨坦磨坊”故事,顯而易見的是,古往今來人類在如何守衛(wèi)自己的家園、保障自己的私權利方面,莫不感同身受。如奧蒂斯所說,“一個人的住宅就是他的城堡,只要他安分守己,他在城堡里就應當受到王子一樣的保護!
盡管憲法確立了保護民宅的法律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但不可否認的是,對公民住宅權的保衛(wèi)不可能因憲法原則一蹴而就。從“警察強入民房抓夫妻看黃碟”的事件,到“夫妻家中深夜就寢,民警破門而入查嫖娼”的鬧劇,可以看到公權力擅闖民宅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
守望家園,給公民權利一個支點。在尊重物權的時代,民宅不可擅自闖入已經(jīng)是常識。盡管中國至今仍落后于法治發(fā)達國家,所幸的是,在觀念上,21世紀的中國因不斷接納和吸收世界先進的文明成果,而正在走向世界文明的中心。近年來,從諸多法律規(guī)制的現(xiàn)場到報章電視上有關“公私分明”的激烈辯論,人們已漸漸達成共識,即公民的住宅不是公共場所,而是受憲法保護的私有財產(chǎn),是不可隨意侵入的公民權利領地。維護民權,從保護居民住宅權開始。
行政強制、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被認為是主要的3種政府行政行為,由此行政強制法與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并稱為規(guī)范政府行為的“立法三部曲”。應該看到的是,所有關于行政強制法的“苛求”,同樣得益于若干年來的立法實踐。正是因越來越多的人參與了相關立法與討論,從整體上刷新了國民對國與家、公權與私權的理解。藉此不難得出結(jié)論,法的精神一旦為眾人所接受,其所決定的將不再是一兩部法律的規(guī)制,而將是一個國家整個法律體系的脫胎換骨、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