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更新時間:2010年6月12日)
國名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面積 24.41萬平方公里(包括內陸水域)。英格蘭地區(qū)13.04萬平方公里,蘇格蘭7.88萬平方公里,威爾士2.08萬平方公里,北愛爾蘭1.41萬平方公里。
人口 6140萬,其中英格蘭占83.6%,蘇格蘭占8.6%,威爾士占4.9%,北愛爾蘭占2.9%(2008年)。官方語言為英語,威爾士北部還使用威爾士語,蘇格蘭西北高地及北愛爾蘭部分地區(qū)仍使用蓋爾語。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蘭教會(亦稱英國國教圣公會,其成員約占英成人的60%)和蘇格蘭教會(亦稱長老會,有成年教徒59萬)。另有天主教會及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猶太教和佛教等較大的宗教社團。
首都 倫敦(London),人口756萬(2008年)。最熱月份為7月,一般氣溫在13-22℃;最冷月份為1月,一般氣溫在2-6℃。
國家元首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24年4月21日出生,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
簡況 島國,位于歐洲西部,由大不列顛島(包括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愛爾蘭島東北部和一些小島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英吉利海峽與歐洲大陸相望。海岸線總長11450公里。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32℃,最低氣溫不低于-10℃。北部和西部的年降水量超過1100毫米,其中山區(qū)超過2000毫米,中部低地為700-850毫米,東部、東南部只有550毫米。每年2-3月最為干燥,10月至翌年1月最為濕潤。
公元1-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后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并。1640年爆發(fā)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fā)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并,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并。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yè)革命的國家。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1921年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歸英國。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英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嚴重削弱了英經濟實力。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但英仍是英聯邦53個成員國的盟主。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塊領地。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
政治 2010年5月英國大選后,出現“無多數議會”,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與第三大黨自民黨組成英二戰(zhàn)后首個聯合政府,保守黨領袖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擔任首相,自民黨領袖尼克·克萊格(Nick Clegg)擔任副首相,主要負責憲政改革。新政府上臺后,積極采取措施,削減公共開支,降低財政赤字,防范主權債務風險,同時鼓勵中小企業(yè)發(fā)展,促進經濟復蘇;推出“大社會”計劃,動員民眾充分參與決策,進行教育、醫(yī)療、養(yǎng)老等改革。外交方面,強調加強外交與安全政策的協調,成立由首相直接領導的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張保持英核威懾力量;將阿富汗問題列為外交第一要務;鞏固英美“特殊關系”;積極推進英在歐盟的利益,重申英不加入歐元區(qū)、未經公投不向歐盟讓渡主權的立場;加大與中國、印度等新興力量的接觸力度;呼吁推動通過“兩國方案”解決巴以沖突;重視國際發(fā)展問題,堅持將國內生產總值的0.7%用于海外援助目標。
參與互動(0) | 【編輯:唐偉杰】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