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國際新聞

日媒及公眾就撞船指責政府未能處理好中日沖突

2010年11月04日 07:31 來源:成都晚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日前,俄羅斯多位研究日本的學者對日本宣布召回本國駐俄大使一事做出解讀:日本對俄羅斯總統(tǒng)登上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反應如此激烈,與不久前中日圍繞“撞船”事件發(fā)生的沖突有關。

  日媒及公眾指責

  政府沒處理好中日沖突

  據(jù)俄新網(wǎng)2日報道,在接受俄新社采訪時,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日本研究中心主任基斯塔諾夫表示,日本宣布召回駐俄大使一事,在很大程度上應從目前中日關系的局勢上“尋找根源”。他說:“(日本)媒體、公眾和反對派尖銳批評政府不能巧妙處理對華關系,所以(日本)民主黨正在努力恢復自己在批評者眼中的信譽,在對俄關系上表現(xiàn)得非常強硬!

  報道稱,莫斯科國立對外關系學院東方學教研室主任、俄羅斯日本問題研究者協(xié)會會長斯特列利佐夫也認為,圍繞梅德韋杰夫訪問千島群島產(chǎn)生的沖突和中日“撞船”事件處在“同一行列”。他說:“由于日本在中日沖突上不夠靈活巧妙的外交,日本周邊的國際環(huán)境更嚴峻了,局勢正在激化。這與它(日本)對梅德韋杰夫視察國后島的激烈態(tài)度之間有內在聯(lián)系!

  爭議島嶼屬俄管轄

  美日安保條約不好插手

  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克勞利2日說,日美安保條約中有關共同防衛(wèi)的條款不適用于日本和俄羅斯有爭端的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克勞利說,由于這些有爭議島嶼目前并未在日本管轄之下,因此日美安保條約中有關共同防衛(wèi)的第五條內容并不適用。

  1960年,日本和美國修訂了成為兩國同盟關系基礎的《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該條約成為美國介入亞洲事務的重要手段。該條約第五條規(guī)定,美日任何一國如在日本管轄領土內遭到武力攻擊,雙方將采取行動對付共同威脅。

  日駐俄大使回國

  否認以此向俄表示抗議

  日本駐俄大使河野雅治北京時間昨日上午飛抵日本成田機場。在機場回答記者提問時河野表示,他將向外務大臣前原誠司等介紹目前俄羅斯的情況和日俄關系情況。河野否認了他此次回國是為了向俄羅斯表示抗議的說法。針對13日開始在橫濱舉行的亞太經(jīng)合組織首腦會談上日俄首腦會談一事,河野表示目前沒有取消的計劃。

  據(jù)悉,日本宣布臨時召回駐俄大使后,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當?shù)貢r間2日稱,日本此舉是為了商議本國的內政,莫斯科將不會召回駐日本大使來回應東京方面的外交舉措。俄新社報道說,目前尚未明晰:在11月13日至14日于日本橫濱舉行的亞太經(jīng)合組織首腦會議上,梅德韋杰夫是否會與日本首相菅直人會面。

  特別關注

  日媒:撞船事件給了俄機會

  日本《東京新聞》2日刊登題為《俄羅斯外交變節(jié):輕視日本重視中國》的文章。文章說,2009年2月日俄兩國首腦舉行會談時,雙方針對探索用“不拘泥于形式、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方法來解決日本“北方領土”問題達成了共識。如今,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非但未就“富有獨創(chuàng)性”的方法提出具體建議,反而決定視察歷代領導人未曾涉足的日本“北方領土”。俄羅斯政府人士甚至公然宣稱總統(tǒng)此行屬于“國內視察”。

  文章稱,俄羅斯外交政策之所以發(fā)生變節(jié),原因之一在于該國在遠東地區(qū)日益傾向于重視對華關系。中國廣闊的國內市場對俄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中俄兩國戰(zhàn)略合作有利于對美國形成牽制。對俄羅斯而言,與中國保持友好關系可以帶來諸多好處。

  文章還稱,中日發(fā)生“撞船”事件后,俄羅斯十分關注此事件對日中兩國政治和經(jīng)濟帶來的影響。俄羅斯在向中國示好的同時不斷向日本施壓。俄羅斯欲與中國在領土問題上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對日本來說無疑是個噩夢。

  日本《產(chǎn)經(jīng)新聞》2日也刊登題為《與中國合作,宣示強硬領導形象》的文章說,俄羅斯總統(tǒng)1日斷然訪問“北方領土”,似乎是瞅準了日中關系因“撞船”事件惡化的時機。在中俄蜜月關系的背景下,俄羅斯試圖一口氣封堵住日本在領土問題上的主張。梅德韋杰夫總統(tǒng)9月末訪華時,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共同簽署了關于二戰(zhàn)停戰(zhàn)65周年的聯(lián)合聲明。中國和俄羅斯將并肩抗日的意圖日益明顯。據(jù)新華網(wǎng)、環(huán)球網(wǎng)

參與互動(0)
【編輯:孟湘君】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