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中新世博

上海世博文化中心成“后世博”文化效應樣本

2010年11月15日 16:40 來源:文匯報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也許是第一個,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242個建筑群體中,當偉大的上海世博會降下讓世界驚嘆的帷幕后,它爆發(fā)出耀眼的“后世博效應”——一個領先上海、領先全國、領先亞洲,世界一流的文化集聚中心,開始商業(yè)化營運,并結下果實。它正是被稱為“飛碟”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而今天已更名為上海梅賽德斯——奔馳文化中心。

  當一個建筑讓人感動時,這個建筑一定與眾不同。從浦西眺望,這個巨大的“飛諜”,仿佛“天外之物”,輕盈地降臨在浦江東岸,與大地熱切相吻,與江水相依相伴。當我們的視線,轉移至這個“天外之物”的內(nèi)核,詢問它的來由:你是如何“飛”來的,又將如何“起飛”?當一切答案展現(xiàn)在你的眼前時,那不僅是感動,還有更多的驚嘆和欣慰。

  一

  高起點地重點規(guī)劃和建設一批文化項目,完善城市文化設施布局,是上海在城市建設和發(fā)展中越來越明晰的思路。在世博園內(nèi)再建一個演出場館,是世博會的需要,也是浦東文化發(fā)展的需要。當這個4000人座的方案到了上海市領導人那兒時,上海市市長韓正有一句話,讓大家有一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如果還是建一個劇場,為什么要建到世博園內(nèi)?”對呀,為什么要建到世博園內(nèi)?一切始于世博。創(chuàng)新,是世博的靈魂!俺鞘,讓生活更美好!鄙虾J啦⿻睦砟睿皇且痪淇谔,更要體現(xiàn)在世博以后。顯然,上海市領導人的認識更高,眼光更遠,胸襟更寬。

  一個國際大都市,文化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一個缺乏文化的城市,不能稱其為完整的城市。一個沒有文化影響力的城市,難稱國際大都市。具體分管世博文化中心項目的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張止靜談到碼頭和源頭的關系問題。她認為,上海是一座文化碼頭,但不僅是一座文化碼頭。它是有豐澤的文化源頭的。這個文化源頭是上海自身的文化底蘊,還有它強大的文化輻射力、吸引力、傳播力、影響力。正因為源頭寬泛、深厚,才會形成碼頭,托得起碼頭。上海需要拓展的正是文化源頭。

  從這個視角出發(fā),又在學習世界先進文化的同時,依據(jù)自身的條件和實際,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一次次改動設計方案。那邊,建設工地熱火朝天,機器轟鳴聲不斷;這里,紙上的筆尖沙沙響,方案還在修改著。以鈕衛(wèi)平為首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項目團隊、以汪孝安為首的上海華東建筑設計院設計團隊和上海建工集團以陳建秋為項目總經(jīng)理的建設團隊,在2年又3個月的時間里,邊探討、邊設計、邊施工,高效率、高質(zhì)量地完成了任務。了解這個項目的人,無論是內(nèi)行專家,還是外行看客,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籍人,誰都認為,在這樣短的時間內(nèi),完成這項獨具一格的建筑是不可能的,完不成是可能的。

  今天,時尚、大氣、簡潔、美觀的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令所有站在它面前的人心動。它與這座城市相融在一起,又以自己的特點,獨領風騒,傲視群芳。誠如它的設計理念“時空飛梭”,它是現(xiàn)代的又是未來的,它是上海的又是世界的。誠如它貝殼般的建筑外形,它是時下上海最為鮮亮的一顆珍珠。

  走進上海世博文化中心,先前的4000座劇場,現(xiàn)在已經(jīng)變成18000座劇場了。它不僅是變大了,而且變豐富了。18000人的座,可變成12000、8000、4000等座的劇場。以劇場為核心,它同時擁有6個電影院、1個音樂俱樂部、1個籃球場、1個冰球場,以及多個酒吧、餐飲、商店、展館等等,完全是一個現(xiàn)代的以文化為主體的文體商飲集聚中心。

參與互動(0)
【編輯:馬學玲】
    ----- 世博會精選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