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近來很紅的電視劇《蝸居》,對里面那個拒絕搬遷的老太太印象深刻。老太太不肯搬的重要理由之一,是她認為拆遷分到的房子太偏,干什么都不方便,生活成本太高。如今《廣州日報》的一篇調查報道,就詳細地告訴了大家,在現實生活中,保障性住房的生活成本到底有多高。
在這篇報道里,記者分多個層面對保障房的高生活成本作了剖析。一是菜攤少、菜價高,很多人不得不走幾十分鐘的路去其他市場買菜;二是離主城太遠,為節(jié)省車費,人們周末才去市區(qū);三是管理基本空白,問題豬肉橫行,想吃點放心肉,不得不花高價。此外,還有二次供水池帶來的水電費過高等現象,也讓很多靠低保過日子的住戶不堪重負。記者因此得出結論:高昂的生活成本正成為部分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戶主試圖出租轉租的潛在誘因。
廣州最近在國內首次嚴查保障房違規(guī)出租行為,勒令幾家違規(guī)戶退房,引起輿論高度關注。對于政府部門的查處,輿論大多持贊成態(tài)度。但凡事有果必有因,《廣州日報》的這篇調查報道,讓我們得以從另一個角度觀察保障房違規(guī)出租一事,簡單的“牟利”兩字,恐怕已經不能成為唯一解釋。
從調查來看,廣州一些保障性住房生活成本高昂已經毋庸置疑,F在的問題是,保障房的生活成本為什么會這么高?按理說,保障房里住的都是窮人,其生活成本應該比一般家庭低一點才是,現在卻反過來了。可以想象,高昂的生活成本已經部分抵消了保障房照顧弱勢群體的本意。政府未能盡責,保障房公共服務的嚴重滯后,令生活成本如此高昂。
保障房絕非劃塊地區(qū)蓋幾棟房子那么簡單,生活成本控制應該是政府部門提供的重要公共服務,某種意義上來說,它甚至比蓋保障房更重要。其實無論是買菜還是出行,政府都應該可以提供廉價的公共服務,比如通過補貼的方式鼓勵菜販多進場,在公共交通方面,也可以給保障房住戶們發(fā)放適當的交通補貼。至于問題肉橫行、二次供水池推高水電費等問題,政府部門就更難辭其咎。
《廣州日報》的報道最后提到,現在的香港公屋,除了面積小點,從設計、環(huán)境、兒童游樂、老人休息,到會堂及運動設施等,都比私人物業(yè)好。這應該是內地保障房建設系統工程的努力目標。就目前而言,對于政府部門來說,首先要轉變“保障房就是蓋幾棟房子”的陳舊理念,把保障房作為一項綜合公共服務進行考慮。查處違規(guī)出租戶沒什么不對,但如果到頭來發(fā)現是政府服務滯后逼得住戶們鋌而走險,那真是令人情何以堪? (趙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