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限價房樓盤(廣州保利西子灣)周末剛剛發(fā)售了首期,就傳來兩則頗為有趣的消息:其一是百余套位置和朝向較差的限價房沒能賣出去,其二是當?shù)啬持康禺a(chǎn)開發(fā)商表示,廣州當前房價很合理,限價房會引發(fā)較富裕人群的不平衡情緒。
據(jù)悉,首批限價房統(tǒng)一售價6500元/平方米,看來這一個數(shù)字就能回應以上兩條消息:限價房的價格固定,即“不僅限高也限低”,有比它更便宜的房子,買房人臨陣棄購也就合情合理了。而6500元/平方米(樓盤位置平平),針對的可不是什么低收入群體,而恰恰是開發(fā)商所說的“較富裕人群”(可能還沒富到產(chǎn)生不平衡情緒)。再看看限價房當前購房者還能“挑肥揀瘦”的冷靜,就知道“當前的房價合不合理”。政府定的不算、開發(fā)商說的不算,市場買單才行。
長期以來,限價房寄托了人們對“降低房價”過多的希冀,但實際上,限價房只是商品房里一類背景特殊的產(chǎn)品,意義在于加大供應、修正價格、促進競爭而已。消費者沒有理由認定限價房應該“最便宜”,開發(fā)商更沒有理由指望消費者對能買到限價房“感激涕零”,對棄購行為吃驚不已。
其實,雖然房價一路高漲,但樓市并不是完全壟斷的市場,舉國上下有多如牛毛的開發(fā)商,只是有限的土地和有限的位置天然造就了“集體行動”、“聯(lián)合壟斷”。在一個城市、一定區(qū)域,扎堆的樓盤進行的是“重復博弈”,開發(fā)商關心的不是自己一次低價能賣出多少房子,而是共同維持高價帶來長遠利益。而“銜著固定價”落地的限價房當然對價格同盟造成沖擊。
就在保利西子灣面世之際,“比限價房更便宜的房子”成了當?shù)啬承┬聵潜P突然流行起來的廣告語,不遠處同期開售的樓盤甚至比限價房還要低1000元/平方米,限價房達到了初步修正價格的目的。
可惜隨著周邊曾經(jīng)瘋漲的商品房價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限價房的價格不再有特別的吸引力,反而暴露出“一口價”的種種弊病:比如“不僅限高也限低”與市場規(guī)律背離,造成部分房子“被棄”;周邊商品房降價后限價樓盤措手不及,是否調(diào)整僵硬價格和限制門檻尚在爭議;更重要的是,當初“比周邊商品房低10%”的定價原則,不僅讓限價房背上“不科學”、“不客觀”的“跟價”嫌疑,更造成了開發(fā)商們以限價房為“靶子”,在有限下挫的價格線(縮水10%)附近迅速聚集起新的利益群體。
在筆者看來,限價房棄購未必不是個好消息,證明限價房為市場帶來了比自己這800余套房更大的沖擊力,無論是有資格選購限價房的購房者,還是那些不夠標準的購房者都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對價格回歸有了進一步的信心。
說到底,大家需要的并不是價格死、數(shù)量少、門檻高的“限”字頭的商品(“限”的多了,受益最大的只能掌握分配權的群體),只是價格回歸理性。限價房想要繼續(xù)調(diào)節(jié)市場,定價就不能只跟周邊商品房“比”,而要從成本算起。(毛穎穎)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