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笈摘要
父母必須創(chuàng)造環(huán)境讓子女專心讀書,犧牲自己的生活方式無可避免。
要成績好,必須遠離電視和玩游戲機(包括上網)。
孩子每天與父母見面,很少父母與孩子之間有超過15分鐘互動談話。
三四歲起訓練閱讀,現(xiàn)在最大的優(yōu)點是每天可以坐在書桌旁10個小時。
對著兒女講話是要小心,每句應富教育意義,不斷引起他們對知識的興趣。
小朋友九成的學習問題都非因力不所逮,而是心態(tài)問題。做父母有如談判專家。
沈父公開
“神童”培養(yǎng)六大秘笈
詩鈞9歲讀大學 哥哥14歲上牛津 沈父稱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天分
沈振雄的兩個兒子都是神童。除了小兒子沈詩鈞外,大兒子沈怡謀也是一個天才。沈怡謀14歲時已經入讀牛津大學,并在牛津大學以一級榮譽成績完成數學學士課程,現(xiàn)正攻讀博士學位。
沈振雄是如何培養(yǎng)出兩個天才孩子的,這成為不少家長極其期待了解的內容。
沈振雄說,自從媒體報道詩鈞入讀大學的消息后,有數十位內地的讀者都寄信來,向他詢問有關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有不少香港的家長就此問題與他聯(lián)系。
“這次獨家接受你們的采訪也是想把一些管理孩子的經驗與其他父母分享!
沈振雄說,他的兩個兒子小時候都沒有超人的能力, 以往讀書成績亦未見得突出, 只因他能引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掌握他們的心態(tài), 加上肯犧牲, 他們才會發(fā)力向上。其實每個孩子都有天分, 視乎父母如何激發(fā)他們。
結合自己多年細心培養(yǎng)兩個兒子的實踐,沈振雄總結出了自己的6條心得。
第一,父母要肯犧牲。其實父母與小朋友生活方式是有沖突, 在父母眼中的家是辛苦上班后可以休息娛樂的地方, 在子女眼中的家是做功課及準備第二天測驗的地方, 所以有可能出現(xiàn)家長看電視的同時子女做功課, 教育子女的好時機被錯過, 而且絕大多數父母不愿做栽培工作, 以為這是學校的工作, 家長送子女上繁多的課外課程, 其實他們最想與父母在一起, 所以生兒育女之前需要三思。
父母必須制造環(huán)境讓子女專心讀書, 以身作則, 所以犧牲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無可避免。有些工作由父母去做較為理想, 有些事學校是幫不了的或做得不好, 例如道德, 培養(yǎng)判斷能力, 而我認為有三種工作須由家長自小去訓練兒童, 因為它們有可能改變命運, 培養(yǎng)閱讀興趣, 溝通技巧及處理挫敗。
父母切忌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 視子女為寵物或玩具, 忘記自己管教的責任。
第二,謝絕物質及享樂生活。要成績好,必須遠離電視和玩游戲機(包括上網), 因為它們屬于靜態(tài)的被動活動,習慣長時間做會打擊創(chuàng)意動機, 而且現(xiàn)在的游戲機實在太精彩, 打機后再看書就會覺得很悶, 無法集中精神。父母必須引導孩子, 令他們愿意為讀書放棄大部分娛樂。
第三,要與孩子有良好溝通渠道。要掌握孩子的心態(tài)就必須建立與孩子的溝通渠道, 雖然孩子每天與父母見面,很少父母與孩子有超過15分鐘的互動談話!拔野l(fā)現(xiàn)我在床上與孩子說悄悄話才能溝通, 我們更有共同語言及笑話, 這樣他們無論碰到開心事或挫折, 都會放膽跟我說!睖贤ㄇ酪蛉硕, 有位母親跟女兒一起洗澡才能暢所欲言地溝通。
第四,訓練專注力。如果孩子無法連續(xù)30分鐘維持專注力, 就難以吸收學習內容。三四歲起, 我就訓練詩鈞閱讀, 起初是20分鐘, 每年延長10分鐘。到八九歲時,他可以連續(xù)閱讀1小時, 休息一會再看書。現(xiàn)在他最大的優(yōu)點是可以每天坐在書桌旁10小時。此外, 太太懷孕前半年開始嚴選食物, 基本上不含任何添加劑和人造色素, 以免影響胎兒腦部發(fā)育, 損害專注力。
第五,順應兒童腦部發(fā)展而編排教材。詩鈞7歲前, 很難教他數學。 后來發(fā)現(xiàn)兒童對身體動作, 情緒, 回憶, 圖像較容易入腦, 應該利用以上途徑傳授知識及概念, 只有父母才掌握兒童之回憶, 情緒及部分動作, 所以父母訓練子女會事半功倍。父母每天不經意對子女講一些話, 其實有些影響他的信心, 勇氣及以后待人接物的心理狀況。
對著兒女講話是要小心, 每句應是富教育意義, 不斷引起他們對知識的興趣, 鼓勵他們糾正壞習慣, 改善溝通技巧和處理挫敗。
每次教詩鈞必教3次, 第一次教的目的是讓他明白六成, 兩個月后同一內容他明白八成, 給他幾段內容的混合式練習, 再過兩個月, 他明白十足, 就做以往的試卷。
第六,掌握孩子心態(tài)。小朋友九成的學習問題都非因力不所逮, 而是心態(tài)問題。 父母若不能掌握孩子心態(tài), 便不能在孩子遇到挫敗時, 教他重新站起來;相反若孩子感到驕傲時, 教他虛心學習。做父母有如談判專家, 通過了解、掌握, 再扭轉孩子的心態(tài)。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