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精品无码专区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私密会所按摩到高潮呻吟,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18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教育新聞
    中國式家庭教育的價值觀之痛 “狼性教育”缺乏愛心
2010年06月03日 17:01 來源:半月談 參與互動(0)  【字體:↑大 ↓小

  ——拿什么教給你,我的孩子(上篇)

  半月談記者 潘旭 仇逸 周潤健 王瑩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并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家庭教育曾經(jīng)是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資源,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國式家庭教育的正面結果。然而在轉型期的當代中國,成年人的價值觀發(fā)生巨變,家庭教育的支柱正在崩塌,其中過去以道德為核心的價值觀遭到破壞,重智輕德成為家庭教育的普遍趨向,造成的嚴重問題亟待引起重視。

  痛之一:學校應試教育成了

  家庭教育主要內(nèi)容

  今年5月15日,全國婦聯(lián)在京發(fā)布《中國和諧家庭建設狀況問卷調查報告》。報告顯示,當問到“您的家庭最需要哪些方面的幫助”時,受訪者選擇集中度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子女家庭教育咨詢”,無論受訪者來自城市還是農(nóng)村,概莫能外。此前,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面向社會征求意見時,專家們在全國婦聯(lián)組織的座談中也不約而同地指出,綱要缺少家庭教育的科學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僅將家庭教育納入“學前教育”,顯然遠遠不夠。

  家庭教育是當前困擾家長們最大的問題,同時又沒有得到國家應有的重視。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家庭教育普遍重智輕德,價值觀已經(jīng)出現(xiàn)扭曲。

  對于許多家長來說,每天幫孩子完成功課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上海市民沈女士總結了家庭教育的五字訣:“我們做,她記”;或是“我們說,她寫”。當記者問到親子相處時一般干什么時,沈女士毫不猶豫地回答:想方設法讓孩子學會學校要求的東西。

  隨著教育部門的三令五申,從幼兒園到小學低年級,雖然表面上的書面作業(yè)取消了,但搖身一變成了仍然與應試有關的“任務”,家庭成了孩子的第二課堂。應付學校之后,家長也無暇再考慮應該如何進行屬于自己的親子教育,更何況,不少父母因為繁重的工作也沒有多少屬于自己和孩子的“課余時間”。

  國家基礎教育實驗中心社區(qū)與家庭教育研究所副所長金琰指出,應試教育剝奪了孩子快樂的時光,而本應該是既輕松又有效的家庭教育又嚴重缺失,致使孩子在兒童時期無法快樂。

  不少父母忙于為孩子創(chuàng)造所謂良好的教育條件,如何能讓孩子進名幼兒園、名校成為家長們的煩惱。在他們看來,父母為孩子教育所要做的就是“領進門”,而進門后自己就可放手了。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桑標告訴記者,家庭教育不能簡單地用名幼兒園代替,不少孩子在幼兒園里是學生,回家變寵兒。

  痛之二:道德價值觀教育

  從“只說不做”到“只字不提”

  家庭教育需要言傳身教,對孩子的道德教育應放在首位,這是一個常識,更是中國數(shù)千年傳承的家教傳統(tǒng),孝文化、君子文化便是這一傳統(tǒng)結出的碩果。但今天似乎并非如此。天津市曾進行一項7~14歲兒童家庭教育調查,當列出健康、安全、學習成績、品德、自理能力、興趣愛好、交友、吃、穿等9項指標要求家長回答“您平時最關心孩子什么”(選其中三項)時,有87.2%的父母選擇“學習成績”,為第一位;而最關心孩子“品德”的比此低25.4個百分點。當進一步要求家長對所選三項內(nèi)容按重要程度排序時,將品德擺在第一位的僅占全部調查對象的18.1%。

  上海寶山區(qū)一小學曾設計課外活動,名為“教爸爸媽媽做環(huán)!,如制作紙簍取代塑料垃圾袋等。但最終發(fā)現(xiàn),許多父母并不支持孩子的環(huán)保建議。班主任王琴說,父母希望的是孩子一心讀好書,家里的事都是家長管的。

  許多家長嘴上教授孩子大道理,但能以身作則的很少,“大人的事小孩別管”成了默認的理由。“會說不會做”成為家庭教育的一大特征。

  上海市民信箱網(wǎng)上調查平臺曾對2300位市民進行了抽樣調查,結果顯示,當被問及“你是否會主動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陌生人”時,32%的市民給予肯定的答復,63%的市民選擇“看情況而定”,5%的市民明確表示“不會”幫助。如果大部分市民都是“看情況”來對待陌生人的話,又怎樣教育孩子助人為樂?

  不知何時起,諸如“助人為樂”等傳統(tǒng)禮教已經(jīng)難以轉化為實際行動,這些傳統(tǒng)價值觀念在家庭教育中越來越不被重視,甚至只字不提。半月談記者從不少中小學教師那里了解到,像“拾金不昧”“助人為樂”“團結友愛”等傳統(tǒng)價值觀在家庭教育里越發(fā)罕見,有些家長甚至主動告訴班主任,只要孩子讀書好,別的什么都可以不管。更有學生私下說,父母叮囑孩子遇見倒在地上的人別去攙扶,不然會惹麻煩。

  王琴告訴記者,一次上課講到成語“精忠報國”,便引發(fā)出了岳母刺字的故事,于是王琴便問,爸爸媽媽有沒有和大家講過長大了要報效祖國啊,講過的請舉手,結果令她驚訝是,有近一半的孩子沒有舉手。

  在價值取向上,有的父母把撈取實惠作為個人的道德準則。有人曾對一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特殊“考試”,要求學生填寫父母在家庭日常談話最多、關心最多的問題。結果在部分學生的答案中,最受父母“寵愛”的一是關系,二是送禮,三是金錢。難怪這些家庭中的孩子在回答“你最喜歡什么,羨慕什么,追求什么”的問題時,毫不隱諱地說“最喜歡的是錢,最羨慕的是吃好穿好、能走后門,追求的是有錢有權”。

  痛之三:

  “狼性教育”讓孩子缺乏愛心

  在社會主義市場和社會競爭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能力,讓其今后在社會上有競爭力,成為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點。但不少家長片面地把愛心和競爭力對立起來,在兩者之間選擇了后者。

  一些家長、學校和教育者贊同甚至實施“狼性教育”,即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里,要對孩子們進行“狼”的教育,而不應是“羊”的教育。上海兒童健康基金會兒童心理工作室主任吳亦君是一名心理咨詢師,她曾接觸一個在打罵中長大的高二學生,孩子最大的愿望竟然就是希望自己快點長高長壯,可以對一直責打自己的父親還以顏色,考試故意考砸、家里故意搗亂,看著父母焦急生氣就會產(chǎn)生快感。

  吳亦君分析,實施“狼性教育”有兩種情況,一是父母本身難以控制住情緒,加之“棒下出孝子”等觀念,因而對孩子萬般嚴苛,教育方法也過于激進。二是受社會競爭壓力的影響,一味培養(yǎng)孩子的競爭觀念,最終造成孩子缺乏愛心,甚至導致性格的扭曲。

  北師大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趙忠心表示,狼的本性是兇殘的,是通過掠奪占有的,“狼性教育”如果是為了適應競爭,這是對市場經(jīng)濟的一種膚淺認識。狼性教育的實質是以自我為中心。一些少年兒童的父母對社會上非正常的人際關系和不良社會狀態(tài)存有不滿情緒,以至于對個人和家庭之外的一切都失去信心和責任心。加之社會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的存在,更使一些人個體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淡化,表現(xiàn)為凡事以我為中心,對自己、對家庭有利的事就做,無利的事不做。一些家長對孩子在學校參加勞動,在社會上參加公益活動抱不支持態(tài)度,教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對公共秩序、公共規(guī)則置之不顧,我行我素等等。這種不負責任的社會觀助長了少年兒童的自我中心傾向。

  吳亦君認為,社會因素是導致孩子缺乏愛心的原因之一,但家長必須要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判斷,讓孩子明白今后具有競爭力和富有愛心絕不相悖。

  應該看到,當前家庭教育中道德價值觀教育的缺失,是和整個社會、時代的道德價值觀的變化息息相關的。轉型期的中國,傳統(tǒng)道德體系面臨挑戰(zhàn),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道德體系尚未建立,道德價值的失范成為現(xiàn)實中的普遍困境。面對“拿什么教給你,我的孩子”的問題,許多家長十分困惑:拿什么正面的成才觀、成功觀向孩子解釋現(xiàn)實生活?顯然,要徹底解決家庭教育中的價值觀扭曲問題,尚有待于全社會的道德價值體系重建。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和家庭教育的直接責任人,家長們應當行動起來,從自我道德重建出發(fā),為下一代成長負起應有的責任。

參與互動(0)
【編輯:侯冬華】
    ----- 教育新聞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shù)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wǎng)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wǎng)觀點。 刊用本網(wǎng)站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wǎng)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