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資料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
2009年1月5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將推出12集紀錄片《臺北故宮》。每個中國人都知道,在臺灣還有一座故宮博物院,號稱世界五大博物館之一。臺北故宮中65萬件藝術珍品,其中92%的文物來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宮遺存,是國之重器,國之瑰寶。60年前,它們漂洋過海落戶臺灣,整整60年的兩岸隔閡,對13億大陸國人而言,它們依舊很神秘。
帶著一份使命感,紀錄片《故宮》的總導演周兵和他的團隊到臺灣,拍攝了《臺北故宮》。紀錄片中,觀眾將看到毛公鼎、散氏盤、雞缸杯、溪山行旅圖和汝窯瓷器、琺瑯彩瓷等大批頂級珍貴文物,也將了解到臺北故宮的建設過程以及在文化傳承中的重要作用。
總導演周兵說:“就文化傳承而言,我們是中華文明薪火相傳的一份子,用電視紀錄片的形式來表現(xiàn)故宮,實際上是在表達我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切和了解,并把這個過程中的收獲通過紀錄片傳遞出去。今天,我們的愿望再一次得到了延續(xù),這就是電視紀錄片《臺北故宮》的誕生!薄杜_北故宮》從2006年秋天開拍,歷時2年,鏡頭對準那些國寶珍品、青銅器、瓷器、玉器、繪畫、書法……并努力尋找著伴隨國寶到臺灣的北平故人,首次揭秘鮮為人知的國寶遷臺故事。
當年運送文物到臺灣的人,多已故去。幾經(jīng)輾轉,周兵和他的團隊找到3位健在的人,最小一位已經(jīng)85歲了。他們的故事穿插在12集紀錄片中,他們所執(zhí)守的人文情懷尤為感人。60年前,故宮的專家們跟著文物去臺灣,沒有在政治上選擇,只怕文物在戰(zhàn)火中被毀,他們有人沒帶家屬,有人把畢生積蓄留在大陸,自己只身前往臺灣,幾乎所有人在剛剛踏上臺灣土地時,都以為這里和國寶南遷以來到每個地方一樣,只是他們短暫停留的一站。可惜,杭立武直到88歲逝世也沒有再踏上過祖國大陸的土地;秦孝儀始終保留著這些文物1933年南遷開始時的箱子,他的想法是,將來原箱原樣運回北京;那志良到臺灣后勸說大家不要買木質(zhì)家具,以免回北京時扔了可惜;李濟一直盼著早點回安陽繼續(xù)新的發(fā)掘;莊嚴在去世前還在和小兒子莊靈念叨,自己終生的遺憾是沒能把這些寶貝再帶回北京去……
《臺北故宮》的整體風格充滿人情味,邀請北京電臺主持人春曉解說,臺灣音樂人小蟲創(chuàng)作主題曲,文物專家學者之外,還采訪了流行偶像周杰倫、桂綸鎂談臺灣年輕人對傳統(tǒng)文化、對臺北故宮的感性認識,也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年輕觀眾了解這段歷史,這份人文情懷。
本報記者 金力維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