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南海Ⅰ號”整體打撈工程取得突破性進展,工作人員成功將第一根底梁穿過沉井底部,完成了整個打撈工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據打撈現場負責人介紹,接下來按照每天穿一根底梁的進度,35根底梁全部穿完還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南海Ⅰ號”預計將于10月中旬出水。
交通部廣州打撈局負責“南海Ⅰ號”整體打撈的副總指揮王仁義告訴記者,巨型沉井下壓到位后,穿底梁的作業(yè)船于8月3日進駐打撈現場,但受連續(xù)三個臺風的影響,直到8月24日才開始作業(yè),期間風浪仍然比較大,作業(yè)困難,工作進展緩慢。
36根底梁每根長約15米,寬0.8米左右,重5噸多,其中穿第一根底梁是整個打撈工程中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據王仁義介紹,起重船“南天柱”號將底梁吊起放進水中后,原先綁在底梁兩端、各具有500噸浮力的兩個浮力袋就開始充氣,在將底梁浮起的同時,浮力袋也保持著底梁在水下的平衡。
浮力袋將底梁浮至與沉井底部同一個深度的位置后,水下液壓千斤頂開始對底梁進行作業(yè)。液壓千斤頂由三部分構成:兩個用來推底梁的液壓油缸,兩個用來拉底梁的液壓油缸,以及用來控制和操作的一臺液壓站。每根底梁的首部都預留了兩個圓孔,用于穿引鋼索。按照原先的設計,鋼索將底梁與液壓千斤頂連接起來后,千斤頂對底梁施力,一邊推一邊拉,最終將底梁穿過沉井底部。
在實際操作中,具有140噸拉力和50噸推力的千斤頂只用了100噸的拉力,就完成了底梁的穿引作業(yè)。據王仁義介紹,用于穿引底梁的鋼索每1.2米就用一個卸扣連接,底梁每前進一段,潛水員就解掉一個卸扣,通過卸扣和底梁上的標尺,潛水員不斷檢查底梁的位置,一旦出現偏差,馬上通過調整拉移千斤頂的速度,將底梁糾正到準確的位置。同時,工作人員通過監(jiān)控作業(yè)船上的液壓站,掌握千斤頂的施力情況隨時進行調整。
王仁義說,工作人員在穿第一根底梁時,已經總結了一套有效的穿引方法,接下來35根底梁都將按照這個程序來作業(yè)。目前,穿第二根底梁的工作已經準備就緒,預計每天可穿一根底梁。如果天氣條件比較好,“南海Ⅰ號”將于10月中旬出水。(記者賴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