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8月起,全國古籍保護試點工作將全面啟動,國家圖書館、故宮博物院、北京大學圖書館等57家單位名列其中,將從普查、藏品分級、修復、庫房改造、寄存等5方面對古籍實施保護。這是記者從昨天閉幕的“全國古籍保護試點工作會議”上獲悉的。
據介紹,古籍是指編纂、寫印于1912年前的書籍。此次試點工作包括五個方面:一是開展古籍普查。通過普查工作摸清家底,編制出本單位的古籍目錄,按照規(guī)定時間將普查結果上報上級主管部門;二是及時分析普查結果,區(qū)分藏品的不同等級和破損等級,對古籍實行分級保護;三是針對古籍所處的保存條件、環(huán)境等,提出符合當地特點的修復計劃和具體方案;四是對于古籍庫房內部環(huán)境不符合藏品需求的、消防等外部環(huán)境不合格的,申報改造計劃,避免災害隱患;五是對于庫房條件過差和庫房管理嚴重不合格的單位,根據藏品等級,必要時將寄存上級收藏單位或其他收藏條件好的單位,歸屬權不變,待庫房的改進經專業(yè)人員認定符合藏品需要后,藏品方可歸回。
除了要摸清故宮、國圖的古籍“家底”外,此次試點工作還包括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山東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山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6所大學圖書館所收藏的古籍善本。
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表示,進行全面普查,是試點單位的主要任務,也是今年全國古籍保護工作的重點。今年年底,經國務院批準后,文化部將公布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命名第一批全國重點古籍保護單位。
此次試點單位涉及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民委、新聞出版總署、國家宗教局、國家文物局6個系統(tǒng)。試點工作歷時一年,到2008年7月底結束。同一天,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院長馮其庸、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主任委員傅熹年等66人組成的國家古籍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宣告成立。(記者張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