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廣東省河源市博物館對外宣布,在該市兩處工地發(fā)現了霸王龍類與蜥腳類恐龍化石。專家表示,此次發(fā)現不僅使該市的“龍骨”增加至11具,種類增加到3種,而且,這還是在我國南方首次發(fā)現霸王龍類恐龍化石。
對河源市民來說,這樣的新發(fā)現,近年來不斷發(fā)生著。
河源位于廣東北部山區(qū),從1996年開始,這里陸續(xù)出土了上萬枚恐龍蛋化石、11具恐龍骨骼化石和168個恐龍腳印化石,成為世界上罕見的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發(fā)現地。目前河源市博物館藏有恐龍蛋化石1.3萬多枚,居世界首位。2005年,河源被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層與古生物研究中心正式命名為“中華恐龍之鄉(xiāng)”。
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fā)現,“恐龍之鄉(xiāng)”的“護龍”現狀,實在不容樂觀。
私藏化石數量巨大
今年3月,記者接到群眾舉報,稱河源有人私下收藏、倒賣恐龍蛋化石。
4月初,為了解實際情況,記者匿名來到河源,給數位村民、民工和出租車司機留下聯系方式,表示愿高價收購恐龍蛋化石,請代為尋找賣家。
4月11日,記者的手機響起:“我房東那里有你想要的東西,你什么時候過來看看?”
記者佯裝要大量采購,對方表示:“現在查得嚴,每個至少要賣四五百元”。
看來,民間私藏恐龍蛋化石確有其事。
記者隨后來到有關部門,談及此事,河源市文化局副局長、市博物館館長黃東有些無奈,“民間收藏無法估量。整個河源盆地1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內,都有可能出土恐龍化石,面廣線長,而我們只有一二十個人,要完全保護起來確實很難!
此言不虛。去年9月,一施工隊在蝴蝶嶺工業(yè)區(qū)開山放炮時,炸出上百枚恐龍蛋化石,被當場哄搶一空。后經有關部門再三追繳,也只收回部分,一些國寶就此下落不明。這樣的事近年在河源時有發(fā)生,私藏或上交的選擇背后,是民間的利益計算。
黃東介紹說,11年前發(fā)現第一窩恐龍蛋化石6天后,河源市政府就發(fā)布了保護通令,至今共對13批800多名有功人員進行了表彰獎勵,頒發(fā)獎金近50萬元。此外,對舉報偷運、走私、買賣恐龍蛋化石等違法行為的有功人員也給予了獎勵。
“通過這些年的宣傳,絕大多數群眾對恐龍蛋化石是非常愛護的,要不然市博物館根本不可能征集到這么多”,黃東認為,河源是一個窮地方,為避免化石流失,政府已盡了很大努力。
然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每年深圳、珠海海關查獲的走私恐龍蛋里,還是有不少來自河源和茂名等地,“黑市上賣價更高,倒賣走私顯然比上交政府劃算”。
記者了解到,雖然《古生物化石管理辦法》明確規(guī)定,擅自采掘古生物化石及將其用于經營活動,將被處以3萬元以下罰款。私自攜帶珍貴的古生物化石出境,也將受到依法管制。但在國內黑市上,目前一個恐龍蛋化石能賣幾千元;走私到國外后,黑市價可達10萬元。
保護乏力令人心痛
河源恐龍化石,究竟“珍貴”在何處?
1857年,科學家赫胥黎公布了一個驚人的假說:鳥類是由小型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100多年后,河源出土的“黃氏河源龍”骨骼化石被不少專家看作是上述觀點的證據。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呂君昌博士撰文認為,“黃氏河源龍”證明了當大批恐龍在中生代晚期相繼滅絕時,其間有一支或幾支,正試圖離開陸地向空中發(fā)展,后來演變成鳥類。
美國南方衛(wèi)理公會地球科學系教授路易斯·杰克布斯局考察后認為,河源的地形地貌與其他各大洲恐龍化石出土地不一樣,對研究亞洲的恐龍之謎非常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河源是目前世界上罕有的既有恐龍蛋化石,又有骨骼化石,還有腳印化石的地方!秉S東介紹說,恐龍屬爬行類動物,好遷移,產卵之地和葬身之地往往不在一處。所以四川自貢有骨無蛋,河南西峽有蛋無骨。河源為何既有龍又有骨,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不過,專家感慨,大量現有化石的科學價值尚未被挖掘,卻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河源“養(yǎng)不起”恐龍化石!
采訪中,記者來到該市博物館。在這里,數千枚恐龍蛋化石像普通石頭一樣,堆放在只有3層的玻璃展柜里,整個恐龍化石展廳僅有200多平方米,現場設施非常簡陋。工作人員介紹,由于場地不足,其余的化石在簡單上了防護漆和做了編號后,都只能堆放在倉庫里。
記者發(fā)現,這些化石鮮有完好無損者。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大多數化石都是農民發(fā)現和挖掘的,也有一些是在施工現場爆破發(fā)現的,真正由專業(yè)人員挖掘的很少,容易殘缺不全。
河源市博物館至今沒有一臺恒溫抽濕設備,化石有著風化、發(fā)霉的危險,有的已經從出土時的雪白色變成了灰黃甚至灰黑色。黃東說,恒溫抽濕設備高達數十萬美元,同樣價格不菲的還有修復化石的儀器,直到現在,博物館的技術人員仍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手工修復方式。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董枝明實地考察后表示,腳印化石露出地面后,很容易被風化,如果遭到破壞,將無法再生。
籌建公園遙遙無期
為了在財力不濟的情況下加強保護,這幾年河源沒少動腦筋。
2001年,河源恐龍系列化石自然保護區(qū)被列為省級自然(地質遺址)保護區(qū);2002年,石峽恐龍蛋化石埋藏地被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但這兩個“省級保護”沒有帶來更多的撥款。
河源人心里一直在醞釀一個“宏大構想”:籌建恐龍博物館或主題公園。據了解,雖然恐龍遺址公園位列廣東省文化部門籌建的5個主題公園之首,但河源至今仍沒有得到啟動資金。河源市既而想找一個既有實力又懂得恐龍化石文化價值的投資者參與籌建,并在4年前將石峽恐龍蛋化石埋藏地周邊2.26平方公里區(qū)域劃出,其中1平方公里為核心保護區(qū),其余土地作為配套設施用地。
不過,據記者了解,因為投資巨大,靠化石本身難以盈利,商業(yè)回報周期長,不少投資商知難而退!翱铸堖z址公園”至今還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河源市文化局局長蔣武生表示,目前進行招商和保護,最缺的就是一個拿得出手的詳細規(guī)劃,而完成這個規(guī)劃,需要投入幾百萬元,如果想進一步申報國家地質公園,還需投入更多的地質勘探和調查費用,沒有幾千萬元難以完成。
黃東坦言,“其實只有政府投資,才能真正解決化石的保護難題。開發(fā)商一般總會多考慮個人利益,往往重利用輕保護。”(賴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