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轉折發(fā)生在1994年,此前,時值改革開放初期,很多農民工都到開放較早的廣東打工,但是即使是20多歲的小伙子,也很難找到工作。1992年,易遵尚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保安工作,工資每個月也只有270元,“那時候鞋廠、制衣廠都只要小姑娘”。1994年后,他感覺工廠明顯增多了,鞋廠、電子廠、五金廠、服裝廠……就像雨后春筍,遍地開花,工作也好找了。易遵尚進入了一家鞋材加工廠,每個月工資有800多元。此時,招工條件也開始從只要20多歲的年輕人放寬到16歲到35歲。至此,供求雙方進入了一個為期10年的“蜜月期”。
第二次轉折在2005年前后出現。隨著工廠的增多,很多企業(yè)出現招工難,此時,“80后”年輕人也成為打工族的主體,他們對工作也開始進行挑剔。而遠在內地的民工輸出地,也以同一年齡段數量減少的方式給這些年輕人們提供了一個“靠山”。為了招到工人,很多企業(yè)不得不一再放寬招工條件,“開始是放寬到40歲,后來45歲也可以”。
但是,年齡不可能無限制放寬。夏逢利說,未來,在竹篙鎮(zhèn),農民工的絕對數量已經不可能出現增長。(記者韓利)
廣東
勞務輸入地
廣東省政府發(fā)展研究中心宏觀處處長譚炳才認為,廉價勞動力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與勞動強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資,對農民工越來越沒有吸引力。
傳統(tǒng)勞動密集型產業(yè)優(yōu)勢喪失,迫使企業(yè)和雇主改善民工薪資待遇。
到火車站蹲點“搶人”
“歡迎來到格蘭仕工作”。兩位穿著潔白襯衫的工作人員,手里舉著寫著如此字樣的招工牌,向剛下火車的年輕人打招呼。當有人過來詢問,并做過登記后,便被格蘭仕安排的別克車直接帶回中山、順德工廠。
這是記者2月24日在廣州火車站廣場看到的一幕。格蘭仕現場一位負責人表示,從大年初三開始,他們便在火車站蹲點,但僅招到新員工40余人。
記者注意到,格蘭仕主要招聘的是注塑工、沖壓工和普通生產工,實行綜合計件工資制。新員工全勤月收入1500~2800元,包住宿,中餐和晚餐享受餐補2元。
這樣的工資水平在“用工荒”的當下顯得并不高,能招到人嗎?記者在名單登記表上看到,當天已經登記了7個人,有3個是“90后”,均是中專畢業(yè)。
來自湖北十堰的周國海便是“90后”,中專畢業(yè)的他之前曾在深圳一家五金公司工作,工資2300~2600元,包吃不包住。由于無法忍受一天12個小時的工作強度,年前辭職了。另外一位廣西小伙子胡遠升,也是因為每天12個小時的工作太累而離開。(每日經濟新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