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很多進口商既不向出口商說明違約的原因,也不退單,更不提貨
“當時貨物已經運抵港口,但對方拒絕付清剩下的70%貨款,要求我們退貨。根據我們的調查和了解,對方并不是沒有能力接貨,而是利用危機為借口,希望大幅殺價、壓款,我們最后決定,寧可全部運回,也不能被欺詐,最終運回了所有貨物!
5月3日開幕的第105屆廣交會三期上,深圳一家外貿企業(yè)的銷售經理李曉飛講述了春節(jié)后公司在東歐某國市場上的遭遇。
記者在廣交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有李曉飛這樣經歷的企業(yè)不在少數。
退貨頻頻
深圳森電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俊超介紹,由于巴西貨幣大幅貶值,公司出口到巴西的貨物也遭遇了類似的拒收,企業(yè)被迫將貨物全部運回。
而浙江某公司向西班牙客戶出口一批鞋,貨款已全部收到,客戶卻不提貨。由于無法聯系到客戶,貨物一直存放在港口,出口商墊付的海運費和港雜費至今無法收回。
事實上,對于“退貨”問題,中國外貿企業(yè)并不陌生,然而此前遭遇退貨大多是因為遭遇貿易壁壘,或是因為不熟悉對方市場觸犯了一些法律規(guī)范程序,或是產品存在一定的質量問題。但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很多進口商出現無理由的合同違約,既不向出口商說明違約的原因,也不退單,更不提貨。
故意找茬
深圳交易團副團長唐小鷗說,外貿企業(yè)從去年年底開始遭遇的無端退運問題,值得企業(yè)和有關部門關注。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廣東省分會工作人員張華介紹,目前國際市場需求下滑,國外進口商庫存增加,資金緊張。部分歐美客戶為避免更大損失,以各種借口不執(zhí)行合同,要求退運貨物或撤消訂單,令不少中國外貿企業(yè)遭受損失。
深圳寶安檢驗檢疫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故意“找茬”的歐美客戶或是借口產品質量存在問題,驗收不合格;或是將驗收條款進行更改或提高;或將合同中暗藏的霸王條款激活,拒絕驗收或驗收不合格;或是故意拖延驗貨時間造成信用證過期,拒絕付款后退貨;更有甚者,一走了之,無法聯系。
商務部公布的數字顯示,今年前2個月,中國僅民營企業(yè)出口,遭遇退運的貨物就達1億美元,增長87.5%,占同期中國出口退運貨物總額比重的44.7%。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