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家人,馬英九不禁對他的父親馬鶴凌有感傷之情。他說:“如果我父親在世的話,他會怎么想呢?他一定會非常非常生氣,說不定氣出病來也不一定。”馬英九也想起了從小拉拔他的奶奶:“阿嬤在我小時候就常跟我說,我們常常做好事,就不會有事情。”家人的支持,是馬英九走出陰霾的第一個動力。
但馬英九心中還是會掠過絲絲的感嘆。春節(jié)期間,他在家里想了很多事,包含他從政以來,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工作了。他回憶起,從1993年以來,他已經(jīng)十幾年沒有帶過妻子周美青和一雙女兒,出去度個能過夜的旅游,而今竟然是換到被起訴的代價。
動力二:師法古人
上友古人,是馬英九度過了這段心理煎熬的第二個動力,在被起訴到春節(jié)期間,很多馬英九的朋友去他家里看他,馬英九說:“從距離我們不太遠(yuǎn)的歷史人物,可以尋找出一些智慧!
有一位朋友,告訴馬英九明末清初袁崇煥的故事,這位抗清大將,一生以“忠貞”自許,沒想到最后卻是被皇太極設(shè)計,受到“漢奸”待遇,真是天下奇冤。還有人鼓勵他,就連耶穌也曾經(jīng)為了“安息日”,被當(dāng)時的“法匠”屈辱。
本就熟讀史書的馬英九從歷史人物中,得到了穩(wěn)定的信心,受訪時,馬英九談到了這段日子中,他還讀了受到“腐刑”屈辱的太史公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讓我們?nèi)セ叵氲皆S多歷史人物,遭受到恨意的時候,他如何去自處,該怎樣去處理這樣的心境,要怎么去轉(zhuǎn)變,怎樣去升華自己”。
馬英九也特別提到了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是如何轉(zhuǎn)變“屢戰(zhàn)屢敗”的屈辱,改成“屢敗屢戰(zhàn)”的自我惕勵,自許學(xué)習(xí)曾國藩之“打落門牙和血吞”;他又心儀協(xié)助春秋時齊桓公“九和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是如何地忍受世人初期恥笑,因管仲深知“惡小恥而不能成大業(yè)”,一切功過,忍小恥,等成大業(yè)再來評說。
這種心境中,清代名將左宗棠所提出的“任謗”,成了馬英九的心靈支柱。馬英九說:“左宗棠一定也是碰到了類似的狀況,面對著一些對他并不公平的批評,但是他又沒有機會去澄清,或者去反擊,他就必須要去承受!
動力三:傾聽民聲
下鄉(xiāng)行走,是馬英九的第三個、也是最讓他鼓舞的動力。
走在屏東、臺南鄉(xiāng)下,雖然偶爾會碰到一些鄉(xiāng)親“嗆聲”,但大多數(shù)的鄉(xiāng)親,卻是用他們最樸實的智慧,鼓勵馬英九:“你尚老實,是被人欺負(fù)啦,加油!”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