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馬躍輝剛剛進股市的時候,對股市了解的不多,既不懂什么投資理論,也不會什么技術分析,炒股的時候只會看看價格和成交量。價格上漲,成交量放大就買進;價格停止上漲而成交量繼續(xù)放大就賣出;那段時間,他時賺時賠,總體上盈虧相當。
一年后,他學習并掌握了K線投資理論,通過將K線組合形態(tài)結合成交量進行分析,使得投資成功率迅速提升起來,投資收益增長的也很快。馬躍輝非常高興,決定再多學些投資理論來更好地提高投資水平,爭取在股市中獲取更大的收益。
第二年,馬躍輝學習了很多著名的投資理論。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隨著他學習的理論增多,其投資水平卻不升反降了,不僅投資收益大幅縮水,連對行情的研判都出現混亂。從波浪理論分析似乎要上漲,而從江恩理論分析似乎要下跌;看穩(wěn)固基礎理論要講究投資;看空中樓閣理論要講究投機;看隨機漫步理論要放棄圖表;看相反理論要處處與專家的觀點相反;看周期理論像要出現拐點;看黃金分割理論似乎已經到頂。
這么多的理論不僅沒幫助馬躍輝盈利,反而使得他常常犯糊涂。
為什么馬躍輝學的理論越多,反而效果越差呢?事實上,股市中的所有技術分析只來源于兩種元素,那就是價格和成交量,幾乎所有的技術分析方法、技巧、指標等都是從這兩個元素派生出去的。這兩個元素就像是計算機里的“1”和“0”,或者類似于太極中的兩儀。其中價格中可以分出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和最低價,成交量和價格相乘可以得出成交額,然后在此基礎上生成各種各樣的指標、走勢、形態(tài)等等。而投資者往往重視對各種技術的表象進行分析,卻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價量因素及價量關系,結果導致分析的效果甚微。
所謂:“千招會”不如“一招精”,投資者多學些投資理論,提高投資水平,本來是件好事,但需要有所專長。因為在分析行情時,只需要你用自己最專長的理論研判市場,并不需要你用所有的理論研判行情。(周科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