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乐视频app下载页面榴莲,亚洲国产成人九九综合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經濟新聞
    擠壓兩巨頭份額 民營加油站逼中石化降價
2009年11月23日 08:14 來源:廣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字體:↑大 ↓小

  金融危機之后僅一年時間,楔入中石化領地的民營加油站增加了2萬家。中石化在傳統(tǒng)勢力范圍的銷售份額已下降了10%。在國家發(fā)改委宣布上調成品油價格的第三天,中石化在北京悄然降價。

  分析稱,中石化很可能打響了中國成品油零售市場格局重整的第一槍。

  民營油企

  復活擠壓兩巨頭份額

  地處廣州市郊的石馬加油站,前幾年一直處于虧損,今年徹底扭虧為盈。廣東省石油行業(yè)協會會長陳順遂說,廣東有2400多家民營加油站,占零售市場份額的48%。

  在遼寧,目前營業(yè)的6000多家加油站中,兩大集團僅僅占了不到15%,民營加油站占到了85%。

  而在過去兩年,由于國際油價迅速上漲,國家考慮社會承受力控制汽柴油價格,導致批發(fā)價高于零售價,到2008年7月份,45000多家民營加油站倒閉了1/3。

  民營老板河北石油商會會長齊放說,過去民營加油站關門的主要原因就是沒有油源。今年以來,國際油價走低,國內需求疲弱,中石油、中石化不再控制對民營加油站的批發(fā)量。與此同時,山東等地煉油廠紛紛復工,生產能力比去年提高了105%。民營加油站能夠以相對低廉的價格拿到油。

  數據顯示,由于今年油源寬松,批發(fā)和零售價差平均維持在1000元/噸左右。由于民營加油站油源購進價格比較低,讓利促銷就有了本錢。遼寧北票市石油有限公司總經理劉七秋說:“一噸讓利500元,還有400元以上的利潤!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在中石化主導的中國長城以南轄區(qū)內,在營的民營油站數量達到了3萬家。在成品油銷量上,中石化的份額從60%降到了50%。

  兩大巨頭

  中石化降價中石油跟進

  在國家發(fā)改委宣布上調成品油價格的第三天,中石化在北京悄然降價。盡管中石化人士稱這是“點對點”的區(qū)域性應對,不過,現在,中石化在這一傳統(tǒng)勢力范圍成品油的銷售份額已下降了10%。

  以往一直在多美多加油的李艷決定去中石化加油站加油了。11月中旬,她工作的北京西三旗街道附近的中石化加油站93號汽油一升降了3毛錢。

  實際上,中石化北京銷售公司有27家加油站在同一天降價。降價之后,這些加油站93號汽油的價格,比11月10日發(fā)改委提高成品油價格之前還要便宜些。

  上海、重慶、長春等地中石化的加油站相繼加入了降價的行列。中石油所屬加油站很快也加入了降價行列。

  數據顯示,上半年中石化成品油銷售5700萬噸,同比下降超過8%,減少近600萬噸。中石化年初計劃全年銷售1.3億噸左右,銷售壓力明顯。而中石油今年的成品油銷售計劃是8500萬噸,上半年完成的任務也沒能過半。

  中石化一份內部報告指出,去年底國際油價迅速回落后,油源變得非常充足,而市場需求相對疲軟,導致中石化整體控制力下降。

  而在需求降低的同時,兩大石油巨頭借低價大量進口原油,導致庫存壓力陡增。

  新聞觀察

  “收購”歷史會否重演?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中石化依然在努力保持堅挺的價格。兩大集團今年也數次召開推價會議,目的就是穩(wěn)定價格。

  然而,中石油迫于形勢率先降價。隨即,中石化作出反應。在一個內部會議上,中石化的銷售策略調整為,在鞏固、擴大市場占有率的同時,以國家四萬億投資為契機,加大直銷批發(fā)的力度,主動上門營銷。

  盡管眼前日子過得不錯,手頭有一個油庫、8個加油站的遼寧錦州商人毛旭還是有些擔憂。他說:“民營油企沒有自己的油源,一旦油價繼續(xù)走高,生存很困難!

  這正是2008年曾出現過的情形。他預測,明年民營加油站的銷售資源會出現新的整合,包括兩大集團、外資都會加大對終端資源的搶奪。

  兩大國有石油公司都已經加快了收購步伐。之前,中石化收購民營加油站審批權在總部,10月份之后已經下放到地方省一級銷售公司。中石油內部人士也透露,中石油不惜一切代價收購社會加油站。

  2003年、2004年,大部分民營加油站或者被兩大巨頭收入囊中,或者被迫關閉。這一次歷史會否重演?

  廣東省石油行業(yè)協會會長陳順遂則表示,雙方“應該在合作中共同成長”。陳順遂說,未來8年內不需要為油源擔心,中海油、外資企業(yè)在廣東都有新的煉化項目投產,民營加油站將實現油源的多元化。更長遠看,民營油企如果能夠合資、參股煉廠,油源就更不是問題。(據《經濟觀察報》)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